ldquo蛇盘疮rdquold
北京有专治白癜风的吗 http://m.39.net/pf/bdfyy/ 民间流传这么一句话,说是谁腰间长了条带状的“火龙”水疱,如果围成一圈就离死不远了……听起来让人寒毛直竖,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带状疱疹冒充心绞痛年近古稀的孙老师近日常感左前胸持续疼痛,且疼痛程度较剧烈,到医院连续就诊两次,先做了心电图检查,报告提示心肌缺血,他原有冠心病史,于是顺理成章地被诊断为心绞痛,然而用了硝酸甘油片、丹参滴丸等许多药,毫不见效。 继而又拍了胸片,无异常发现。医生说这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建议先住院。进一步检查时,医生拿了听诊器准备给他听诊,拉开内衣时发现左侧胸前赫然出现一簇密集的疱疹。原来是典型的带状疱疹。 芒刺在背剧痛难忍多数人闻风丧胆的疾病,叫做带状疱疹,又称腰缠火丹。之所以说它难缠,是因为这种皮肤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临床表现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剧烈的神经痛。带状疱疹患者对疼痛的描述各不相同,“芒刺在背”、“针刺样痛”、“放电样痛”、“痛不欲生”等。但同样得了带状疱疹,不是所有的带状疱疹患者都会表现出剧烈的疼痛。患者历经2~3周的急性发作期后便进入自限修复期,症状、体征逐渐缓解、消失。患病后患者可获得终身免疫。哪些人群最易感染所有人群都可能得带状疱疹,但以下三类人群更容易中招: 1、40岁以上中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会有一个逐渐退化的过程,所以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 2、肿瘤、艾滋病患者 肿瘤、艾滋病等患者由于自身或用药的原因,导致免疫力低下,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抵抗作用小。 3、亚健康人群 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免疫力低下,尤其是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压力大、不良情绪、熬夜状态下的上班族,由于生活习惯不科学,导致带状疱疹发病率比其他人高。 如何摆脱带状疱疹?禁忌是什么如何摆脱困扰?在皮肤科带状疱疹的治疗包括:第一步抗病毒(口服、外用);第二步口服营养神经的药物;第三步针对皮肤上红斑水疱进行对症处理(外用药膏,氦氖激光,光疗等);第四步高部位带状疱疹或者疼痛显著患者经医生判断,可以短期适当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注射);但是如果疼痛症状随着的皮肤的愈合(2-4周)反而越发严重的话就建议他去疼痛科进一步治疗了。 带状疱疹应该如何用中药治疗? 带状疱疹的辨证,重在辨别热毒、湿热与血瘀证,以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多为热毒证;以皮损颜色较淡或晦暗,疱壁松弛,易破,糜烂渗液,疼痛较轻,多为湿热证;以皮损暗红,或血疱,或皮损消退后疼痛不消,多为血瘀证。其治疗根据热毒、湿热、血瘀证的不同,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由于本病多伴有气机阻滞,故应在辨证用药时适当加以活血通络的药物。由于发病与年老体弱有关,故在祛邪的同时应适当加以扶正。 1.肝经热毒证 主症: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厚,脉弦滑数。 治法:清肝火,解热毒。 (1)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 [组成与用法]龙胆草(酒炒)6g,栀子(酒炒)9g,泽泻9g,木通6g,当归(酒炒)3g,生地黄(酒炒)6g,柴胡6g,生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加减应用]若肝胆实火较盛者,可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以助泄火之力;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加滑石、薏苡仁以增利湿之功;若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芒硝以泻火解毒;若疼痛明显者,可加玄胡索、丹参、赤芍以行气活血止痛。 [临床报道]李志胜用此方加板蓝根,另发于额面者,加牛蒡子、野菊花;发于腹部、下肢者,加苍术、黄柏。上药煎汁内服,每日1剂,剩下药渣敷于患处。结果治疗36例,均获痊愈。其中用药3剂痊愈者10例,4~5剂痊愈者18例,6~10剂痊愈者8例,治愈率为%。(中华中西医杂志,,5) (2)泻青丸(《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与用法]当归(去芦头,切,焙)、龙胆草(焙)、川芎、山栀子仁、川大黄(湿纸裹,煨)、羌活、防风(去芦头,切,焙)各等分。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肝泻火。 [加减应用]心火盛者,去龙胆草,加黄连清心火;疱液较多者,加土茯苓、薏苡仁清热利湿;水疱基底潮红者,加重板蓝根、蛇舌草清热解毒。 [临床报道]杨景山用此方加减,药用当归、川芎、羌活、防风各9g,龙胆草、栀子、重楼各15g,土茯苓30g,大黄、甘草各6g,治疗心肝火盛带状疱疹,取得满意疗效。(光明中医杂志,,6) 2.脾胃湿热证 主症:水疱较大,疱壁较松弛,灼热,刺痛,水疱破溃渗液较多,伴有口干,纳差,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1)清热利湿方(朱仁康教授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生地30g,黄芩10g,茯苓10g,泽泻10g,车前子10g(包),木通5g,六一散10g(包)。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营解毒。 [加减应用]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后下)通腑泻热;起血疱者,加赤芍、牡丹皮凉血清热;发于面部者,加菊花散风清热;发于眼部,加草决明清肝明目。 [临床应用]王志远以此方治疗带状疱疹,一般以1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80例患者中,经过1个疗程治愈者(皮疹和刺痛消失)66例,经过第2个疗程的治疗其余14例患者也全部治愈。(吉林中医药,,3) (2)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 [组成与用法]萆薢、薏苡仁、黄柏、赤苓、牡丹皮、泽泻、滑石、通草。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热渗湿,凉血活血。 [加减应用]湿重于热者,加茵陈、青蒿、土茯苓利湿清热;热重于湿者,加公英、石膏、银花、板蓝根清热解毒;疼痛明显者,加泽兰、佩兰、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 3.气滞血瘀证 主症: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解余毒。 (1)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组成与用法]熟地黄12g,当归9g,白芍药9g,川芎6g,桃仁9g,红花6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养血活血。 [加减应用]发于胸胁者,加柴胡,川楝子疏肝理气;发于头额部者,加白芷,菊花,石菖蒲祛风清热;发于肩背部者,加桑枝引药直达病所;发于尾骶及外阴者,加柴胡,枳壳疏肝行气;纳差者,加山药健脾开胃;眠差者,加夜交藤,珍珠母(先煎)镇静安神。 [临床应用]冯成举以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带状疱疹。药用桃仁、红花、金银花各10g,木瓜、赤芍、川芎、当归各15g,生地、紫丹参、板蓝根各20g,北细辛5g;若疼痛甚,加地龙10g,蜈蚣4条;体质弱,加黄芪30g;瘙痒,加秦艽、蝉蜕各10g;热甚,加石膏30g,栀子10g;便秘,加厚朴15g,芒硝20g。每日水煎1剂。结果治愈44例,显效2例,有效1例,治愈率94%。(云南中医杂志,,1) (2)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与用法]桃仁12g,红花9g,生地黄9g,川芎5g,赤芍6g,牛膝9g,桔梗5g,当归9g,柴胡3g,枳壳6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加减应用]体质壮实者,加大黄通腑泻热化瘀;年老体弱者,加生黄芪、党参益气补虚;病变位于头面者,加菊花祛风清热;位于上肢者,加片姜黄引药直达病所;位于下肢者,加牛膝引药直达病所。 [临床应用]李政敏用血府逐瘀汤合金铃子散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例,随症加减。结果痊愈例,显效40例,无效10例,痊愈率71%,总有效率94%。(山东中医杂志,,4) (3)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组成与用法]柴胡6g,陈皮6g,川芎4.5g,香附4.5g,枳壳4.5g,芍药4.5g,炙甘草1.5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加减应用]发于胸部,加桔梗宽胸理气;发于腰以下部位,加牛膝引药下行;失眠者,加柏子仁养心安神;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益气补虚;便秘者,加火麻仁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王佩茂等以柴胡疏汤治疗带状疱疹36例,药用柴胡、川芎、黄芩、栀子各9g,白芍、当归、牛蒡子、天花粉各12g,生地、连翘各15g,防风、甘草各6g,热盛,加双花、板蓝根各15g;便秘,加大黄9g。每日1剂,水煎内服,共治疗36例,全部痊愈。(四川中医,,9) (4)四逆散(《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柴胡6g,枳实6g,芍药6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加减应用]热重者,加栀子、柴胡清热解毒;疱壁紧张者,加夏枯草、川芎散结活血;疱液较多者,加车前子、泽泻利湿清热。 带状疱疹的辨病治疗,要重视二个环节,一是清热祛湿,无论病变早期还是后期,都有不同程度的湿邪为患;二是活血化瘀,湿邪蕴结肌肤,均可阻滞气机,导致局部血行不畅,经络痹阻,不通则痛。 (1)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组成与用法]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各15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加减应用]热盛者,加黄连、黄芩、板蓝根清热解毒;疱液渗出较多者,加青蒿、鱼腥草利湿清热;疼痛明显者,加柴胡、延胡索行气止痛;便秘者,加大黄通腑泻热。 [临床应用]马显忠用五味消毒饮合四物汤加减,药用金银花、当归、赤芍、生地黄各15g,葡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各12g,川芎、菊花各10g,治疗本病38例,结果全部治愈。(云南中医杂志,,3) (2)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与用法]穿山甲(炙)、白芷、天花粉、皂角刺(炒)、归尾、甘草节、赤芍、乳香、没药、防风、浙贝母各3g,陈皮、银花各9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消肿溃坚。 [加减应用]若躯干部皮损处疼痛者,可酌情加柴胡、郁金疏肝行气;伴口干者,加沙参、石斛滋阴生津;皮肤发红者,加板蓝根、紫草根凉血清热。 [临床应用]焦来文以仙方活命饮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药用金银花15g,当归尾12g,丹参30g,浙贝母、防风、赤芍、陈皮各9g,白芷、皂角刺、乳香、没药、甘草各6g,川楝子、元胡各10g,穿山甲3g,天花粉8g。每日1剂,水煎服。结果较西药为佳。(中华皮肤科杂志,,5) (3)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柴胡半斤9g,黄芩9g,人参9g,炙甘草6g,半夏9g,生姜9g,大枣12枚。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和解少阳。 [加减应用]发于腰胁部者,加青木香、郁金;发于头部者,加白芷、葛根;发于下肢者,加牛膝、萆薢;疼痛较重者,加延胡索、全虫。 [临床应用]刘天骥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药用柴胡10g,黄芩12g,甘草10g,栀子10g,泽泻15g,银花30g;胁肋部,加青木10g,郁金15g;头部,加荆芥10g,菊花10g;面部,加白芷6g,葛根12g;下肢,加川牛膝10g,萆薢15g;疼痛较重,加醋元胡20g,全虫10g。水煎服,每日1剂,一周为1疗程,连服2个疗程。结果治疗49例,治愈率71.4%,总有率为95.8%。(实用中医药杂志,,2) (4)乌蛇败毒散(河北中医杂志,,4) [组成与用法]乌蛇15g,荆芥12g,防风15g,黄芩12g,黄连10g,当归15g,赤芍12g,白芍12g,柴胡12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祛风解毒。 [加减应用]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者,加厚朴、鸡内金;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年老体弱者,可酌加党参。 (4)泻丹解毒汤(牟玉书教授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柴胡、赤芍各9g,白芷12g,地丁、银花藤各30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加减应用]疼痛甚者,加乳香、没药;伴瘙痒者,加蝉衣、蜈蚣;疼痛影响睡眠者,加首乌藤。 (4)大青叶汤(朱仁康教授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大青叶15g,蒲公英15g,马齿苋60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除湿。 [加减应用]疼痛甚者,加玄胡索、川楝子。 带状疱疹的对症用方,要根据本病主要皮损的部位和症状进行选择。 1.眼睑部带状疱疹 板蓝银翘汤(四川中医,,2) [组成与用法]板蓝根、连翘、银花、黄芩各15g,桔梗、当归、栀子、薄荷、大黄各10g,川芎、黄连、木香、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泻火解毒,行气消滞,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加减应用]眼睑肿胀者,加蒲公英、丹参、牡丹皮。 2.腿部带状疱疹 四妙散合马齿苋合剂(皮肤病与性病,,4) [组成与用法]苍术15g,黄柏15g,牛膝15g,薏苡仁30g,马齿苋50g,紫草10g,公英15g,败酱草15g,大青叶15g,生甘草10g,水煎服。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凉血。 [加减应用]疼痛明显者,加防己、乳香、没药;口苦便秘者,加龙胆草、大蒜;胃纳不佳者,加厚朴、陈皮;形成血疱者,加牡丹皮、赤芍. 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越鞠丸(《丹溪心法》) [组成与用法]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各等分(各6g)。水煎服。 [功能主治]行气解郁。 [加减应用]皮肤灼热,皮色暗红者,加银花、紫草;病发于头部者,加白芷、白菊花;病发于上肢者,加姜黄、羌活;病发于下肢者,加牛膝、独活。 (2)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组成与用法]生黄芪g,当归尾6g,赤芍4.5g,地龙3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补气活血通络。 [加减应用]疼痛剧烈者,加白芍、甘草;湿热明显者,加车前子、龙胆草各;气虚明显者,加重黄芪。 1.初起疱疹显著 (1)黄柏溶液(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黄柏片10~50g,硼酸1.5~7.5g,黄柏片浸于ml蒸馏水中,经48小时,过滤,入ml盐水瓶中,隔汤煮沸30min,再加无菌蒸馏水补足ml,趁热加入硼酸使彻底溶解,待冷。外涂,3次/日。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2)三黄洗剂(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各等分,共研细末。上药10~15g加入蒸馏水ml、医用石碳酸1ml。外涂,3次/日。 [功能主治]清热止痒收敛。 2.水疱破后 (1)青黛膏(《中医外科临床手册》) [组成与用法]青黛散75g,凡士林适量。先将凡士林溶化冷却,再将药粉徐徐掺入即成。 [功能主治]收敛止痒,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刘丽芳以青黛散合矾冰液外治带状疱疹60例。方法将青黛散与矾冰液调成稀糊状后用棉签均匀涂于患处,2~3次/日;水疱破溃或渗出较多时,先用矾冰液湿敷2~3小时,再上药。结果治愈33例,好转22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为91.7%。(中医外治杂志,,3) (2)四黄膏(《外科学》广州中医学院主编) [组成与用法]黄连、黄柏、黄芩、大黄、乳香、没药各等量,凡士林适量,先将凡士林溶化冷却,再将药粉徐徐掺入即成。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3.有坏死者 九一丹(《医宗金鉴》) [组成与用法]熟石膏、升丹各90g。共研细末,和匀即成。撒于疮面,外盖药膏或膏药,1~2次/日。 [功能主治]提脓祛腐。 4.遗留神经痛 黑色拔膏棍(《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与用法]鲜羊蹄根梗叶(干大黄)、大枫子、百部、皂角刺各60g,鲜风仙花、羊踯躅花、透骨草、马钱子、苦杏仁、银杏、蜂房、苦参、穿山甲、川乌、草乌各30g,全蝎、斑蝥各15g,金头蜈蚣15条,硇砂面9g。先将香油ml,生桐油0ml倾入铁锅内,浸泡上药后,文火炸成深黄色,离火后,过滤,再加药油置武火上熬炼至滴后成(温度大约为度),然后按每公斤药油加樟丹g,药末(白及面30g,藤黄面、轻粉各15g,硇砂面90g),松香60g,制成膏棍,外贴,1次/2~3日。 [功能主治]杀虫止痒,除湿拔毒,通经止痛,破瘀软坚。 1.六神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 [处方组成]牛黄、冰片、珍珠粉、蟾酥、明雄黄、麝香、百草霜。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清热解毒,敛疮生肌。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10粒,每日3次,外用取药10粒用温开水适量,或米醋少许调成糊状,每日敷搽数次。 [临床应用]刘秀华用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方法取40~60粒六神丸溶于约6汤匙的温水中,涂患处4~6次/日,同时口服六神丸8~10粒,维生素Bmg,均3次/日。结果5天治愈9例,6天8例,7天8例,全部均无后遗神经痛。(山东中医杂志,,9) 2.七厘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 [处方组成]红花、乳香、没药、血竭、儿茶、朱砂、麝香、冰片。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止痛止血。 [用法用量]用七厘散1.2g,温开水送服,每日1次。一般服药后1~2天疼痛即可减轻,4~6天水疱变干痂脱落。 3.云南白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 [处方组成]三七等。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25g,每日3次,同时用生理盐水调成糊状涂在患处,以无菌纱布覆盖。 4.新癀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处方组成]肿节风、三七、牛黄等。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口服,1次3片,每日3次,饭后口服或含服。 [临床应用]叶金平以新癀片治疗带状疱疹32例。方法:新癀片3片,每日3次,口服。并外用新癀片,研成细末,用75%酒精调成糊状外敷。结果痊愈14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4) 1.雄黄粉用法:取雄黄适量配75%酒精浸泡后,外搽皮损处,每日3~4次。功用:解毒止痛。主治:带状疱疹疼痛明显者。(《临床中药学研究进展》) 2.鲜马齿苋用法:洗净,捣烂成糊状敷患处,一日2次。功用:清热解毒化湿。主治:水疱初起。(《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
带状疱疹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在带状疱疹前驱期及无疹性带状疱疹,有时易误诊为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或急腹症等,应予注意。 带状疱疹有哪些并发疾病? 会引起多种并发症。 带状疱疹可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节段,三叉神经中有一条神经纤维,即眼神经纤维,部分神经纤维分布在人体眼球的角膜、结膜以至于整个眼球,该部位的神经纤维如果受到疱疹病毒感染,可发生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患者可发生怕光、流泪、眼睛疼痛,以致视力减退,重者发生全眼球炎而导致失明。 疱疹病毒感染到面神经中的运动神经纤维时,就会产生面瘫,出现患侧眼睛不能闭合,患侧面部表情呆板,口角向健侧歪斜,不能做吹气动作等。 发生在耳廓、耳道的带状疱疹,会出现内耳功能障碍症状,患者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听力障碍、眼球震颤等。 当疱疹病毒由脊髓处的神经根向上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即人体的大脑实质和脑膜时,就会发生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表现为严重的头痛、喷射样呕吐、惊厥、四肢抽搐,以及意识模糊、昏迷而有生命危险。 当疱疹病毒由脊髓处的神经根向体内侵犯内脏神经纤维时,可引起急性胃肠炎、膀胱炎、前列腺炎,表现为腹部绞痛、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因此,需要及时对带状疱疹患者做有关方面的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带状疱疹的并发症。 需要什么忌口?能不能洗澡?不但不需要忌口,还要多吃点。因为患者皮肤出现水疱,伴有结痂,需要补充营养,这样才能加速伤口愈合。洗澡不要用力搓皮肤,这样会让皮肤角质层变薄,或者继发感染。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1.这10张表,啥病吃啥,一目了然,非常实用!!2.手脚冰凉的收藏好!用一个好一个.....3.体内湿气重的人,身上这2个部位会“变大”,一发现要及时调理4.脑血栓、痛风前兆,当天6个暗号,家有老人一定要知道!!5.12种头痛对应----特效穴,2分钟止痛!为家人收藏6.8个方法消除富贵包(富贵包=夺命包)7.“查处近个民间中医后,我后悔了!” 8.手上有个“通便穴”,排便前按压5分钟,排出宿便,赶走老便秘! 0000+人已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zz/5271.html
- 上一篇文章: 太精彩了,肝胆到底怎么养中医最全解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