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深受饕客朋友们喜爱。

石斑虽族群庞大,种类繁多,但随着海洋资源的过度捕捞,产量日减。好在近年来生态养殖能为人们提供品质不错且产量稳定的供给。龙胆石斑无疑是其中最成功者,源源不断满足着人们对美味的需求。

上图是同一品种的两条龙胆石斑鱼。图上方为10月龄的幼鱼,体重不足斤。体色较浅,尾鳍偏黄,鱼身有不规则黑色斑纹;下方为一龄半的未成年鱼,多养七个月,体重已达14斤。鱼体变色,整体逐渐呈深体色中分布着白色或黄色的斑点。

厦大海洋系丁老师拍完照,做好各种记录后,那条14斤的鱼完成了它的科学使命。

接下来,交由厦门最富盛名的上青海鲜馆厨师把它做成更受普罗大众喜爱的盘中餐。

酥香鱼排:鱼皮厚,鱼肉弹性好,码味后挂薄薄的一层粉油炸上桌。筷子夹感觉不好驾驭,直接上手。宽厚的鱼排拿在手上,温热而踏实。一口下去嘎哧脆响,尖锐的痛快之后鱼汁迸发,伴随着嫩而无刺的雪白鱼肉,快感在口腔中肆意奔流。忍不住呼出一个字“爽”!

闽南鱼粥是另一种温润的熨帖。鱼汤煮滚带皮的肉块,再放入刻意煮得略硬的米饭,数滚之后,饭粒吸足鱼汤的鲜味,将开未散之际,加入芹菜末,红葱酥,再狠狠撒上胡椒粉。一锅让人欲罢不能的鱼粥,既有鱼汤的鲜浓,又有菜泡饭的嚼头,还有鱼皮的娇滑,鱼肉的弹性质感,这滋味......

沸腾石斑别有一番极致诱惑。青花瓷盆盛着黄亮的油水,汤面上密布大红大绿的椒圈,香味蒸腾中隐约可见盛装下雪白肥腴的肉片,浓烈香艳。

夹一块看看,鱼肉厚度明显超过一般的水煮系列。厚实的鱼皮受热收缩,把附着的鱼肉拧出各种曼妙的曲线,彷如勾着手指媚笑的精灵。

带着热度的鱼片入口,吞吐几口热气后慢慢嚼着,感受着鱼皮的紧致,鱼肉的活泼,辣鲜的刺激......你就会理解吃这么原始的需求竟可获得如此巨大的满足。

几斤重的石斑鱼头怎么做?有了川味沸腾椒麻后就别再剁椒啦;有了闽南鱼粥就别再鱼头豆腐汤吧;有了酥炸鱼排就别再砂锅焗哈.......

大家七嘴八舌的捣着乱,直到有人默默掏出两罐冬阴功汤料。

用上青预先吊好的鱼汤煮熟劈砍成块的鱼头后兑入酸辣的冬阴功味料,一把青蒜下锅增香配色,造就了一盆新式的冬阴龙胆鱼头汤。

就着酸酸辣辣鲜鲜浓浓的汤水啜吻鱼头,鱼鳃、鱼唇、鱼眼,鱼下巴.......

一时间,淅淅索索的声音不绝于耳。

又有人从背包里掏出铃铃卷。

涮三秒吃,汤水浸润的豆皮卷还微带酥脆,又没有干炸响铃的干噎感,这大概也是许多地方喜欢用油条配汤水吃的原因吧。

感谢这条已经进入轮回的龙胆鱼!感谢为这顿饕餮盛宴付出心血的工作者,餐馆经营者,以及爱好美食的亲耐滴饭饭之交们!

本文授权转载自小企的吃喝玩乐,谢绝二次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zz/5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