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一方学中医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
理法方药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而在日常临床实践中有时辨证已明,亦有可用之法,却苦于无信手拈来之方药,“经方”、“时方”是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过而流传至今的精华,应该深入学习,继承发扬,实践运用,出于这个目的,近期准备回顾整理近年临床中验之有效的经典方剂案例,以加深印象,巩固学习。 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同一种病不同的人,不同的发病季节,甚至同一个人同一种病在不同的发病阶段,都可能用不同的方子,因此“一病一方学中医”,仅仅是为了自我学习和总结,切不可对号入座,形成某方治某病的误区,若能得同行指教,则更不胜荣幸之至。 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验案 病案:患者王某某,男,65岁,医院住院病人,患者以脑血管病住院,住院期间突发头面部疼痛,查看患者右侧颜面部散在疱疹,以口周、鼻旁、面颊、耳旁及头发中多见,时症见:头面部疱疹,头痛、口苦,纳可,便可,时泛酸,舌暗苔黄腻,脉弦数。 结合症状体征,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蜘蛛疮”、“蛇串疮”等。该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皮疹一般呈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 临床表现: 患处常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好发部位有: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带状疱疹皮肤损害愈合后,疼痛仍可持续一段时间。部分患者神经痛可持续数月或年余,严重影响睡眠和情绪,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可导致精神焦虑、抑郁等表现。 西医治疗: 1、营养神经药物:口服或肌注B族维生素; 2、抗病毒: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等; 3、止痛:口服去痛片等镇痛药片; 4、外敷:阿昔洛韦软膏等。 中医辨证为:肝经湿热证 取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歌: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楷; 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药用: 龙胆草15g栀子12g黄芩12g生地30g 泽泻20g当归15g川芎20g车前子30g(另) 通草5g柴胡15g酒大黄12g滑石20g(另) 枳实10g半夏12g赤芍15g蚤休15g 3剂,日一剂,水煎ml,分三次服。 年4月18日开方,4月19日查房患者头面部疱疹同前,询问病人并未服药,遂嘱病人19日务必配合服用中药,4月23日复诊患者头面部疱疹消退,唯遗口周散在可见,疼痛明显减轻,23日遂按上方略调。 二诊方如下: 龙胆草15g栀子12g黄芩12g车前子30g(另) 泽泻20g当归15g川芎20g薏苡仁30g 通草4g柴胡15g酒大黄12g滑石20g(另) 半夏12g土茯苓15g苍术10g厚朴10g 3剂,日一剂,水煎ml,分三次服。 4月24日查房患者面部疱疹消退,面光如洗,内心惊喜万分,不料病人反诘问, “昨天开的中药还是治疱疹的吗?” 我答“是,不过略有调整”, “疱疹都好了还让吃这药干嘛?” 病情好得快不感激医生用药对症,反责怪医生拖延用药,实不知驱邪务尽,患者表面疱疹遂已向愈,但舌苔白腻,经服前3付药,体内热已去,而湿尚存,故后方去生地、蚤休等,加土茯苓、薏苡仁、苍术等燥湿利湿之药以善后。 真是人心不古呀! 下期分享血府逐瘀汤治疗带状疱疹疼痛后遗症,感谢白癜风的病因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zy/1763.html
- 上一篇文章: 长脂肪粒的女性同胞们,福利来了
- 下一篇文章: 喜欢忧伤时的你彩铅画龙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