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中觉悟一言middot本输针
觉悟中医系列课程,是朱燕中老师32年心法传授以下内容摘自觉悟中医——中医觉悟一言课程▼从《难经》的介绍看,五腧穴清身热是无可置疑的,该如何理解阴经五行属火可以清热,阳经五行属水也可以清热?这里有个关键的问题,《内经》说“水为阴,火为阳,气为阳,味为阴”,除了水火以外还有气味,气味是四气五味,气是“寒热温凉”天的四气,味是“酸苦甘辛咸”地的五味。气为阳味为阴,任何一个五行,都有它的气,它的味,比如木气是六气属风,四气属温,五味属酸;你会发现气和味功能是相反的,心属火,火是炎上的,生热的,味是苦,苦反而是泄下,收敛的,《内经》说苦坚。味和气是相反的,目的是味藏精,气是化气,所以《内经》才说“气为阳味为阴”就是这个道理,味和气阴阳关系是相反的,当气为阳味一定是阴,但当气是阴味一定为阳,总的来说气为阳味为阴,气当中分阴阳,味当中也分阴阳。气和味功能是相反的,气是如何来清热的呢?气清热一定是“热者寒之”,一定是用寒气来清热;味是如何来清热呢?味一定是苦泄,用苦味来清热。所以我们知道有些药物是苦寒的,气也清热,味也清热,像黄连,大黄都是苦寒的,气是寒可以清热,味是苦也可以清热,所以从气味两个方向都可以清热。但有些药物气味是不同的,气是清热的,味并不是清热的,比如说苦温的,杏仁,苦是降,气不清热,是温肺的,所以很多的药的气味是不相配合的,不是相对称的。五腧穴的荥穴都是清热,阴经五行属火,它的清热方式以味来清热,因为它的火之味是苦味,苦是主泄下的。阳经的荥穴,五行属水,水之气为寒。所以阳经清热是以寒气来清热,阴经清热是以苦味来清热,一个是气,一个是味,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就是因为“气为阳,味为阴”,阳经上对应的是气的状态,阳经是阳气。六气对应六个腧穴,对应“风寒暑湿燥火”或“寒热温凉”再加上一些火的部分。阴经上对应的是味的状态,“酸苦甘辛咸”五味。当然不是说真有气,真有味,只是说代表阴阳的两种属性。气味用的最多的是药物,四气五味,药物为什么能制定出功能,就是因为它有四气五味。比如麻黄,为什么可以解表、利尿、宣肺,就是因为四气五味是辛温的,辛是辛散,温是驱寒,因为是辛温的,所以解在表的风寒之邪。所以药物的性质就是来自于它的气和味。腧穴也有气味的关系,这种关系要阳经、阴经的配合,也可以形成气味的关系。比如我们在清胆经,或相火,或木火的时候,这个人有肝火或胆火时候,中药可以选用龙胆草,龙胆草可以清肝胆的火邪,入肝胆经。腧穴应该选什么穴位呢?和龙胆草相应气味的穴位,应该是阴经的行间,苦味,属木的气寒的穴位是胆经上的侠溪,荥穴。侠溪配行间,肝胆的苦寒,类似龙胆草。阴阳经五腧穴的内应外合表大家可以自己去相配,穴位配合药物,就是从四气五味来配合,比如麻黄是辛苦温,苦温我们可以找两个穴位来配合对应麻黄,麻黄解表,苦一定是在阴经上找,解表入肺经,肺经上苦味的穴位是鱼际,荥穴是苦;温的穴位,气是温,在阳经上和肺经相表里的阴阳经,是手阳明大肠经,这条经上五腧穴哪个穴位是温的呢?一定是火穴,火穴的气是温的,那大肠经的火穴是合谷,原穴属火,在气里属相火。大肠温的穴位实际是合谷加上鱼际相配,类似于麻黄的功能。所以大家都可以找到典型的穴位相配,和药物相匹配。有人说穴位上没有五味,药才有五味,才有气味相合,其实很多我们常说的气味,不是真的有气味,即使有气味我们也尝不到。比如说,五谷五畜都是有五味的,《内经》说“羊肉味苦,牛肉味甘,猪肉味咸”,那羊肉真的味苦吗?我们尝不出来,牛肉味甘,甜,我们也尝不出来。为什么古人说“羊肉味苦,牛肉味甘,猪肉味咸”,因为来自于五行,羊肉五行属火,味苦;牛肉五行属土,味甘;猪肉五行属水,所以味咸。虽然味是这样讲,但是你真尝不会有这样的味道,因为它是食物,所以四气五味不是真有这个味,只是代表它的阴阳属性。这就是觉悟一言课程中《本输针灸》章节的内容,我刚才讲的是最精华的部分,也举了很多例子,例子是客观存在,符合逻辑的,大家多体会。总的来说阳经上的五腧穴对应的是六气,或四气,天之气;阴经上的五腧穴对应的是五味,五和六相合,五味和六气相合,这样相合的时候代表的是气和味的关系,天和地阴阳关系。和药物的性质是一样的,药物的药性也是由天地、阴阳、四气五味形成的,《内经》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任何物质的阴阳属性都是来自天地。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中医知识,学好中医,如果你学好《黄帝内经》,欢迎订阅朱燕中老师的12讲微课,超分钟让我们一次把握中医核心纲领。看看购买过朱燕中老师课程的同学怎么说朱燕中老师的课程,都是用日常生活中的“觉”和“悟”举例,帮我们理解中医知识,中医高手常说,懂生活便能学会中医,所以朱燕中老师从生活入手,接地气,随时随地都在启发我们学习中医,也不应抛弃逻辑。中医经典是内功,朱老师依据经典,开设的中医人都需要学习的核心课程。逻辑严密,临床效果客观,且具有可重复操作性。这是一套经得起推敲的中医理论系列课程。学中医犹如学功夫,只有架子没有内功,很容易被打倒。经典就是提升内功的最好工具,学了中医经典以后,不管是针灸、推拿、开方用药、食疗、站桩,都会有很大的提升。好比内功深厚的高手,刀枪剑都很厉害,甚至飞一片树叶都可以伤人。全新讲解,不落俗套,脱离做文字游戏的模式澄清了很多过去被认为是模糊不清的概念 点击下图,长按识别图中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zy/10099.html
- 上一篇文章: 价值元霸王餐福利开眼界藏在
- 下一篇文章: 王者荣耀孙策末日机甲仅开胃菜,8款新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