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药对配伍是袭用中药“七情”理论来探索两味药物搭配规律的知识。所谓“七情”,便是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悖、相杀七种药物间的关连。这边除单行外,相须、相使便是协同影响,相畏、相恶、相悖、相杀便是拮抗影响。

协同影响的药对称为相反相成药对,简称相辅药对;拮抗影响的药对称为相悖相成药对,简称相悖药对。这是针对药物内涵性质而言的。

其它,凭借药物外表状态而言,有同类药物的搭配,有药物与食品的搭配等。这边只枚举了相悖相成药对、相反相成药对、同类相从药对、药食互助药对四大类。《神农本草经》指出“药有阴阳合做”,这便是药对的原始含意。

程杏轩引冯氏书云:“小病治气血,大病治水火。盖气血者,后天有形之阴阳也;水火者,先天无形之阴阳也。”故阴阳人体详细演化为水火血气后,药对便有水火血气之合做了,这便是水炸药对与血气药对。

再由水火的底细从而推衍出寒热湿燥,由血气的动静从而推衍出起落散收。故相对应的药对配伍规律从而便有寒热药对、润燥药对、起落药对、散收药对。正由于寒与热、润与燥是针对水火的病性不同而立的;升与降、散与收是针对血气的病向不同而立的,故这四种药对是同级观念。

至于攻补药对与动静药对是总结了这四种药对的高一条理观念。条理越高,越不详细,因而药对阴阳合做规律用这八种规律包含较量相符实践,这便是药对八律。但凭借不同药对袭用不同条理的规律来抒发,也是合情公道的。

一、相悖相成药对

1.水火并泻

(1)附子+大黄=中庸散《圣济总录》

(2)黄连+附子=连附六一汤《医学正传》

(3)石膏+附子=附子方《普济方》

(4)黄连+生姜=圣洁香黄散《博济方》

(5)栀子+干姜=栀子干姜汤《伤寒论》

(6)黄连+吴茱萸=左金丸《丹溪心法》

(7)栀子+附子=仓猝散《苏沈良方》

2.润燥兼施

(1)苍术+熟地黄=合德丸《普济方》

(2)苍术+大枣=灵芝丸《奇效良方》

(3)乌头+蜂蜜=大乌头煎《金匮要略》

(4)苍术+枸杞子=枸杞还童丸《普济方》

(5)附子+大枣=枣附丸《普济方》

(6)高良姜+大枣=冰壶汤《普济方》

3.起落互调

(1)桔梗+枳壳=桔梗枳壳汤《伤寒活人书》

(2)川芎+大黄=芎黄丸《杨氏家藏方》

(3)桔梗+牵牛子=桔梗丸《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4.散敛适用

(1)五味子+吴茱萸=五味子散《普济能力方》

(2)诃子+麻黄=定喘饮子《百一选方》

(3)罂粟壳+槟榔=仙人救苦散《全幼心鉴》

5.动静相随

(1)枳实+白术=枳术汤《金匮要略》

(2)橘皮+白术=宽中丸《全生指迷方》

(3)苍术+白术=二术丸《素庵医要》

(4)肉豆蔻+大黄=肉豆蔻散《和平圣惠方》

(5)人参+橘皮=参橘丸《全生指迷方》

6.补泻分身

(1)人参(扶阳)+附子(破阴)=参附汤《得效方》

(2)人参(补阳)+大黄(泄热)=止痛妙绝饮《赤水玄珠》

(3)人参(补气)+紫苏(理气)=紫苏汤《圣济总录》

(4)人参(补气)+苏木(祛瘀)=参苏饮《和平圣惠方》

(5)人参(补气)+胆星(化痰)=无忧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7.水火相济

(1)龟甲胶+鹿角胶=龟鹿二仙膏《证治宝鉴》

(2)地黄+鹿角胶=地黄煎《赤水玄珠》

(3)熟地黄+菟丝子=双补丸《百一选方》

(4)玄参+菟丝子=玄菟丸《痘疹仁端录》

8.气血互助

(1)黄芪(补气)+当归(补血)=当归补血汤《表里伤辨惑论》

(2)人参(补气)+当归(补血)=参归汤《景岳全书》

(3)人参(补气)+阿胶(补血)=阿胶饮《圣济总录》

(4)人参(补气)+熟地黄(补血)=两仪膏《景岳全书》

二、相反相成药对

1.清阳泻火

(1)黄连+大黄=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论》

(2)黄连+黄柏=二圣丸《赤子药证直诀》

(3)黄芩+栀子=黄芩清肺饮《证治准则》

(4)黄柏+知母=疗本滋肾丸《兰室秘藏》

(5)龙胆草+黄连=龙胆丸《证治准则》

2.温阳补气

(1)人参+蛤蚧=人参蛤蚧散《普济方》

(2)鹿角胶+菟丝子=鹿菟丸(济生续方》

(3)人参+白术=参术膏《证治准则》

(4)人参+鹿角胶=人参鹿角膏《墨宝斋集验方》

(5)黄芪+人参=黄芪丸《普济能力方》

3.祛阴燥湿

(1)干姜+附子=干姜附子汤《伤寒论》

(2)生姜+附子=姜附汤《岭南卫生方》

(3)苍术+附子=术附汤《症因脉治》

(4)干姜+川乌=退阴散《普济能力方》

(5)附子+草果仁=果附汤(济生方》

(6)干姜+高良姜=二姜丸《和平惠民和剂局方》

4.滋阴润燥

(1)天冬+麦冬=二冬膏《张氏医通》

(2)熟地黄+当归=内补丸《普济能力方》

(3)天冬+熟地黄=乾坤煎《济生续方》

(4)枸杞子+黄精=二精丸《圣济总录》

(5)百合+生地黄=百合地黄汤《金匮要略》

5.理气清火

(1)香附+夏枯草=补肝散《扼要济众》

(2)枳壳+黄连=立效散《万病回春》

6.凉血解毒

(1)紫草+雄黄=痘疗散《景岳全书》

(2)黄柏+赤芍=黄柏丸《赤子药证直诀》

7.利水逐饮

(1)甘遂+大戟=一字汤《圣济总录》

(2)甘遂+牵牛子=二气汤《圣济总录》

8.理气活血

(1)香附+赤芍=如神散《良方》

(2)香附+川芎=拍板散《景岳全书》

本文节选自《药对学(订正本)》。

……如下是广告光阴……给众人推举《药对学(订正本)》,点击浏览原文可直接购置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yp/10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