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在前面已经就《关雎》讲过了诗歌赏析,及其中的物象雎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由诗读史—《关雎》——沙洲上的姑娘与少年

由诗读史·先秦——《关雎》中的那对鸟

大家都知道《诗经》中最重要的三个手法是“赋、比、兴”,而《关雎》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呢?孔颖达做出的解释应是最得要领的,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诗经·周南·关雎》

前文已经介绍了“雎鸠”,诗中的动物说过了,也该轮到植物了。首先,咱谈谈啥是荇菜。

荇菜是啥

《诗经》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里面描写或提到的植物数量很多。据清代学者顾栋高《毛诗类释》统计,《毛诗》中描写的植物共有一百五十七种,多以水生、蔓生植物为主:其中草类三十七种,木类四十三种,谷类二十四种,蔬菜类三十八种,花果类十五种。《毛诗》开篇之作《周南·关雎》三次言及“荇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荇菜花开前似小睡莲

余冠英先生及王力先生曾将其释为“一种水草,可以吃”。但这种解释并没有体现出其独特性,读者仍不能将“荇菜”与其他水草区别开来。《辞源》和《现代汉语词典》亦曾对“荇菜”作过界定。

《辞源》:“荇,亦作莕。其中‘荇菜’条:多年生草本,叶似莼,一端有缺刻,大寸余,面青被紫,平贴水面;夏日开合花瓣,淡黄色,五裂,边缘多毛;茎叶嫩时可食。”《现代汉语词典》:“荇,属龙胆科,一种水中植物,状类菱,白茎绿叶,花淡黄。

由以上两种释义,我们可以得知:荇又称莕,生长在水中,白茎,花淡黄,至于叶的颜色,或绿,或面青被紫。然二者所说的“荇菜”与《毛诗》中所言及的“荇菜”是否相同呢?”

荇菜花开正盛时

毛亨《毛诗诂训传》曰:“荇,接余也。”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能看到的有关“荇”的最早训解。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艸部》载:“莕,菨馀也。从艸,杏声。荇,莕或从行,同。”再者,《广韵》及《玉篇》等小学类书籍皆认为“荇”与“莕”是读音相同、形体有别的异体字,“接余”与“菨馀”亦是同音假借的关系。

由毛亨、许慎等的解释,我们可知,“荇”又称“接余(菨馀)”。但“接余(菨馀)”又是什么样的一种植物?对于当下许多读者而言,仍是陌生的。陆玑在《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对“接余”作出了详细描述:“荇,一名接余,白茎,叶紫赤色,正圆。径寸余,浮在水上。根在水底,与水深浅等,大如钗股,上青下白,煮其白茎,以苦酒浸之,脆美,可案酒。”由此我们推断出“荇”的特点:又称接余,白色的茎,叶子呈紫红色,圆形,生长在水中,可食。

蒜蓉荇菜

综合毛亨、陆玑所作训解及《说文解字》《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的相关释义,我们可以得知,今之“荇菜”与古之“荇菜”指同一种植物,这是毋庸置疑的。

荇菜咋吃好吃

老规矩,咱是历史文,就从前往后写了。

绿豆荇菜粥

下酒菜:《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记载:“煮其白茎,以苦酒浸之,脆美,可案酒。”可见荇菜可食,为可口的下酒之菜。那么问题来了,啥是苦酒呢?咱先看看贾思勰先生在《齐民要术》中讲述的一种做苦酒方法:“做小豆千岁苦酒法:用生小豆,五斗水,沃著瓮中,黍米作饙,覆豆上,酒三石灌之,绵幕瓮口二十日,苦酢成。”现在大家明白了吧,苦酒就是醋,简单来说,这种做法就是开水煮一下荇菜,然后拿醋泡一泡,就是一味上佳的下酒菜了。荇菜绿豆粥:这是一种现代吃法了。绿豆洗净,以温水浸泡2小时、粳米淘洗净,荇菜花去梗,去花柄和杂质,花瓣洗净。绿豆放入锅内加水煮至豆开花时,下入粳米,加适量水,用旺火煮沸,转用慢火熬煮绿豆和米熟烂时,加入荇菜花,翻拌几下,加入白糖调味即可食用。炒水莲:水莲俗称「野莲」,学名则是「龙骨瓣荇菜」。只需四步即可完成

炒水莲

TIPS1先洗再切

TIPS2泡水保脆度

TIPS3汆烫去土味

TIPS4热炒水莲

文末说点扫兴哒,虽然荇菜有食用价值,但在当今社会对其食用价值使用最多的却是喂猪……喂猪……

且听张公子由诗读史,与诸位共读锦绣华章,笑看古今风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jj/11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