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或将迎来大牛市行情
药通网央视宣传品牌 年以来,药市行情形势大好,不少药材涨势如虹,似乎“大牛市”要来,各路资金纷纷进入,不少人的投资热情再次燃起。 药市复苏迹象初现 自年以来涨价的药材陆续增多,而且有的品种涨幅较大,如:白豆蔻,从年初的元涨至元,八角从40元(水烫果)涨至90元以上,干姜从20元(个)涨至30元,黄连从元(单支)涨至元,青翘从40元涨至70元以上,酸枣仁从元(98货)涨至元,柏子仁从90元(98货)涨至元以上,全蝎(清水)从2元涨至0元,水蛭(清水)从元涨至元,红花从元涨至元,贡菊花从元涨至元,海金沙从元涨至元。 进入年药材涨价的步伐并未停下,八角、水蛭、川芎、泽泻、知母、红花、菟丝子、郁金、草果、高良姜、辛夷花、莪术等,在去年涨价的基础上继续小幅上扬。有人说这是药市进入牛市的前奏,那么,当前大牛市行情真的到来了? 中药材行情周期变化特点 亳州药市上市品种有多种,常用药材有余种。从过去一年涨价的比例看,不过有多种,占比例5%左右。 中药材行情有着自身的周期性,每隔3-5年都有一次小的波动,8-10年则有一波大的行情变化,周期性地循环着。但是,在大牛市行情到来之前,药市要经过低迷(熊市)、震荡(涨落不定)、活跃期(小牛市)、大牛市,然后,进入新一轮低价周期。 所谓的大牛市行情,就是有80%的药材价格都上涨,而且有的不需要理由,鸡毛品种也能上天。不但从事药材经营户在参与购买,而且社会游资进入较多,不仅有大的财团巨资投入,而且从事其它行业的小商小贩也积极参与,药材价格一天几变化。见药就买,买货者几近疯狂,市场内外交易一片繁忙,产地更是车水马龙。 从目前来看,药市还未出现这种热闹的场面。只能说目前药市走出了低迷,进入了活跃期,凡是有利好的品种都会出现一波涨价行情,参与者只是少数人,多数人仍持观望态度。 当前中药材生产现状 从近几年中药材生产看,多数家种药材仍属于产大于销,尽管有的受自然灾害影响有减产利好,有商借题发挥积极买进,但是,这样只能刺激药农种植积极性,种植面积再次扩大,为后市留下隐患。无论是近期涨价的泽泻、川芎、元胡、浙贝母、覆盆子,还是正蠢蠢欲升的太子参、高良姜、牛蒡子、蛇床子等,哪一个品种供求出现了矛盾。 有人说,无论价格涨多高的品种都不会出现所谓的供求缺口,但是,靠资金堆积的行情高价能持续多久?等风平浪静了,又有多少人被套牢。有的品种涨了,未站稳脚跟就掉了,就是供大于求的事实依然严重,如:春节前涨价的板蓝根、芡实、独活、甘遂、桃花,龙胆草;近期涨价的车前子价格也出现了回调。 中药材利好正在转化 当然,目前药市并非没有利好,近几年低价伤农的药材已开始调减种植,如:白芍、牡丹皮、前胡、栀子、地肤子、蔓荆子、蛇床子、牛蒡子、高良姜、猪苓、白及、香砂,益智等。这些药材有的价格已启动上升,有的正蠢蠢欲动。 今后或未来包地大户也在不断减少,因为前几年包地种植药材地方政府给予资金补贴,加上扶贫政策支持,涌现出不少包地大户种植药材,造成一些生产过剩的药材雪上加霜,今后政府不再对种植药材大户给予资金补贴,加上种药大户多以失败收场,再次种植药材热情不高。种药大户的逐渐退出,将为药材生产减轻压力。同时,我国粮食作物普遍提价,有些药农会减少药材种植面积,改种管理省事的粮食作物,未来2-3年内有不少药材生产降呈逐年递减发展,这对药市来说是一大利好,只有生产调减了,药材价格才能上去,当然,首先要保障药材质量。 国家政策支持 年以来,在国内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在防控救治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与此同时,多位代表委员也再度就中医药发展提出建议建言,中医药“标准化”相关议题成为社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zz/8306.html
- 上一篇文章: 阿玛罗大家庭3
- 下一篇文章: 带下病健脾利湿一定内服,解毒清热只用外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