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LUCK▼▼

简简单单,快快乐乐,坚持打卡

.02.09

01

网络构建

02

易漏排查

1.与细胞周期相联系的知识

(1)联系基因突变:在细胞分裂间期的S期,DNA复制时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差错,即发生基因突变。

(2)联系染色体变异: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秋水仙素或低温都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出现多倍体细胞。

(3)联系细胞癌变:用药物作用于癌细胞,在分裂间期,DNA分子不能复制,可抑制癌细胞的无限增殖。

(4)联系免疫: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被抗原刺激后的B细胞将进入细胞周期迅速分裂,使细胞周期缩短。

2.“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4点提醒

(1)根尖中只有分生区细胞才可以进行分裂,伸长区和成熟区细胞不能分裂。

(2)不能观察一个细胞的连续分裂过程,因为解离时细胞已死亡,可以寻找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连起来体现出细胞分裂的连续过程。

(3)细胞板是一个真实的结构,而赤道板是人为定义的面,看不到此“结构”。

(4)“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的步骤顺序不能颠倒、不能缺失,否则不易观察到预期现象。

3.归纳盐酸和酒精的“同材异用”

4.“三看法”判断细胞分裂的方式及时期

5.根据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分裂情况判断细胞名称

6.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五个重要结论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并不总是同步的,在幼年个体中有衰老的细胞,老年个体中有新产生的细胞,但细胞总体衰老会导致个体的衰老。

(2)细胞凋亡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但不属于细胞分化过程。

(3)除细胞癌变发生了遗传信息改变外,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均未改变遗传信息。

(4)除细胞癌变与细胞坏死对生物体不利外,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均对生物体有积极意义。

(5)除细胞坏死外,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癌变均与基因有关,即受基因控制。

1.应对细胞分化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可利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解答细胞分化问题:

(1)不变:DNA、基因。生物体内的细胞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体细胞核的遗传物质相同,细胞分化不会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2)变:mRNA、蛋白质。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同一生物个体不同种类的细胞中的mRNA存在差异,进而导致蛋白质存在差异,从而使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出现差异。

2.应对细胞癌变类试题解题思路

解答细胞癌变类试题时,首先应明确癌细胞是一种畸形分化的细胞,它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于正常的细胞分化,细胞癌变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另外,还要掌握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作用: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癌症的发生就是一系列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突变逐渐积累的结果。

03

链接高考

1.(·全国卷Ⅲ)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

C.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解读

选A。本题综合考查细胞增殖、生物膜、细胞膜及细胞分化的有关知识。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中,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消耗能量,分裂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需要消耗能量,A项错误;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都属于生物膜,其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都含有磷元素,B项正确;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C项正确;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属于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一般不可逆,D项正确。

2.(·江苏高考)人体骨髓中存在少量属于多能干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如图为MSC分裂、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A.组织细胞中的DNA和RNA与MSC中的相同

B.MSC不断增殖分化,所以比组织细胞更易衰老

C.MSC中的基因都不能表达时,该细胞开始凋亡

D.不同诱导因素使MSC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解读

选A、B、C。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分化的相关知识。组织细胞是MSC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本质是其基因选择性表达,各组织细胞中DNA相同,但RNA不一定相同,A项错误;MSC细胞分化以后才会出现衰老现象,分化前不易衰老,B项错误;MSC细胞的凋亡也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项错误;MSC细胞分化成不同细胞是受不同诱导因素诱导的结果,D项正确。

3.(全国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解读

选B。

4.(江苏)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间期既有基因表达又有DNA复制

B.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

C.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

D.细胞癌变由与癌有关基因的显性突变引起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解读

选D。

5.(·全国卷Ⅱ)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

B.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C.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

D.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解读

选A。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癌变的原因和特点。细胞癌变的机理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突变,不可能因单一基因突变导致癌变,并且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A错误;大多数细胞癌变是多个基因突变积累的结果,其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一般变成球形,B正确;一些物理致癌因子如射线,可能会损伤染色体(或遗传物质)而导致癌变,原癌基因能调控细胞周期,抑癌基因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若两者发生突变,细胞的增殖会失去控制,C正确;结合A项和C项的分析,D正确。

6(·江苏)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与2、3、4互为等位基因,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

B.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

C.1与3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与2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

D.1分别与6、7、8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解读

选B。

1与2是相同基因,1与3、4可能互为等位基因,1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A错误;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其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种类、数目均相同,故均含有基因1~8,B正确;若不考虑交叉互换,1与3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1与2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若考虑交叉互换,则1与2可能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1与3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C错误;1与5在同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5与6是相同的基因,因此1与6的组合不能形成重组配子,D错误。故选B。

7.(·山东)CDK1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在DNA复制开始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当细胞中的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大麦黄矮病毒(BYDV)的M蛋白通过影响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正常细胞和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

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C.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通过促进CDK1的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

D.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解读

选C。

分析题图可知,在正常细胞中,DNA复制开始后,CDK1磷酸化水平升高,当细胞中DNA复制完成后,CDK1的磷酸化水平降低,使细胞进入分裂期,从而完成正常的细胞周期。感染BYDV的细胞中,间期DNA复制时,CDK1磷酸化水平升高后则不再降低,使细胞不能进入分裂期而停留在间期,不能完成正常的细胞周期。由此可推测M蛋白可能是通过抑制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而影响细胞周期的。

8.(·全国卷Ⅰ)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解读

解题关键——图文转换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将图示信息转换为文字信息,甲组为对照组,乙组细胞数持续增加,丙组增加一段时间,增加的速度变小,从而可确定乙组为药物X处理组,丙组为先加药物X再加药物D的处理组,再结合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选C。 

乙组细胞数增加最快,应该是加入了药物X后进行的培养;丙组细胞数目增加较甲组快,说明加入了促进细胞增殖的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丙组细胞数目增加又较乙组慢,说明丙组又加入了抑制药物X作用的药物D;若乙组先加入药物D,后加入药物X,其细胞数变化曲线开始应与甲组基本重合,后期略有增加;药物D对药物X有抑制作用,若药物X为蛋白质,其抑制原理可能是药物D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导致药物X的活性降低。

     

9.(·全国卷Ⅰ)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龙胆紫溶液属于______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________着色。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解读

答案:(1)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碱 染色体 (2)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解析:(1)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染色体能够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染成深色,从而便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实验中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将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2)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DNA,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zz/7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