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博士白癜风遮盖液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40117/4328634.html
点击上方蓝字“坊间说法”带你浏览更多法治资讯

1

年1月14日河北日报《法槌之重——法官宋鱼水的故事》的报道中有这么一句话“小小的法槌不是那么轻松地就可以拿起来的,将法律、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统一结合起来才是一个优秀和成熟的法官。宋鱼水正是如此。”那么小小的法槌背后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什么是法槌?简而言之,法槌就是法官在开庭、休庭或宣布判决、裁定及维护法庭秩序时用来敲击的槌子。

现代“法槌”有什么历史缘由?回顾我国历史,人们普遍认为,现代“法槌”是由古代“惊堂木”引伸、脱胎而来。

据史书记载,我国法槌的雏形,即古代的“惊堂木”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古文献《国语·越语》曾记载:“惊堂木,长六寸,阔五寸,厚二寸又八。添堂威是也……”唐代之前的惊堂木上没有图案。之后,历朝历代的“惊堂木”上均有图案。唐朝惊堂木图案为龙形,取龙乃皇权之意。宋代惊堂木图案为卧虎,元代为三爪或四爪龙,明代为五爪带角龙。清朝,惊堂木上的龙形修改成嘴缩身瘦的模样,看起来像一条蛇。

2

翻阅历史,关于“惊堂木”,还有一些有趣的典故。其中就有一段与明朝皇帝朱元璋相关联的故事。

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时候有5个要好的朋友,大家一起放牛,一起打斗游玩,还结拜为兄弟,朱元璋是大哥,分手时,朱元璋拿了一块扁木头,锯成六段,每人一段,朱元璋说:“这是从一块木头上锯出来的,就作为结拜兄弟的凭证吧。”

后来,朱元璋做了明朝开国皇帝,而他结拜的5个兄弟,分别做了武将、知府、医生、教书先生和说书艺人。他们聚在一起,进京拜见他们的朱大哥。

朱元璋见少年时期的结拜兄弟来了,非常高兴,便设宴款待。席间,大家拿出当年结拜的物证——那段木头,意思是要大哥封官。朱元璋为难了,封得太小吧,兄弟的情面又过不去,封大些吧,那些跟自己打江山的开国功臣可能不服?朱元璋心生一计,便说:“别急,还是先封木头吧。”他先封自己的那块叫“龙胆”,将军的那块叫“虎威”,医生的那块叫“压方”,说书艺人的那块叫“醒木”,教书先生的那块叫“戒尺”。轮到封知府的那块时,朱大哥说,知府经常升堂审案,必需体现威严和震慑作用,就叫“惊堂”吧。兄弟都为朱大哥的睿智竖起了大拇指。于是“惊堂木”的名字就传承了下来。

古代的“惊堂木”与现代“法槌”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就像火车的行驶有很大惯性一样,历史上的文化现象和一些名词,也会有传承的惯性。古代的“惊堂木”与现代“法槌”有其继承的惯性和创新的外延,所以当今的“法槌”与古代“惊堂木”之间就有着传承的关系,但又有显著的区别:在古代,审案官吏是主体,当事人是审讯对象,往往容易给人产生恐惧感;现代法治社会,当事人是主体,法官是裁判,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槌”是公正的象征,她的意义和作用象征公平正义,展示法官职业定位,树立司法的权威,维护法庭的庄严秩序。

3

我国现代“法槌”长什么样?我国的法槌外形厚实,顶部镶嵌有象征公平正义的天平图案,槌体正上方雕刻着传说中代表公正的独角兽,下部为圆弧造形。法槌的底座用一整块方木制成。方形底座与圆形槌体暗喻方圆结合,即法律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法槌的手柄部分雕刻有麦穗和齿轮,寓示法院的审判权是人民赋予的。法槌槌身及底座质地坚硬而有光泽,抗弯曲耐腐蚀,寓指人民法官刚直廉洁、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槌、座相击,声音清彻坚定,烘托出法庭的庄严神圣,有“一锤定音”之意。

法官使用“法槌”有什么讲究和具体规定呢?年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为规范“法槌”的使用还专门印发了《人民法院法槌使用规定(试行)》的通知。根据规定,法官使用“法槌”有以下要求:审判长在宣布开庭、继续开庭时,先敲击法槌,后宣布开庭、继续开庭;宣布休庭、闭庭、以及判决、裁定时,先宣布休庭、闭庭以及判决、裁定,后再敲击法槌。其他情形使用法槌时,应当先敲击法槌,后对庭审进程作出指令。使用法槌时一般敲击一次,法槌敲响后,诉讼参与人、旁听人员应立即停止发言、喧哗或其他有碍庭审进程的行为,否则将按照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4

我国法槌的制作较为讲究,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监制。法槌由槌身和底座两部分组成,呈红褐色.底座为正方形,边长为16厘米,厚度为3厘米;槌体长为20多厘米,槌干直径为2厘米,槌顶与槌干可分离,依靠螺丝扣相连接。法槌的用料均取自质地坚硬,色泽均匀,纹理清晰,抗弯曲耐敲击的木材。

全国法院从何时起统一使用“法槌”?

说起法槌用于法庭审判,不得不联想到两个事件:

第一件事是,年9月18日,河南省兰考县人民法院审判大庭内座无虚席,来自开封市两级法院及检察院、司法局等政法部门的多人,在这里观摩庭审。时任少年法庭庭长的张建民担任审判长,首次在庭审中公开使用了自制的法槌。

第二件事是0年,厦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起案件开庭时,一方律师喋喋不休地讲述,法官多次口头制止无效,最后拍桌子让法警把这位律师带出法庭,结果这名法官被指控行为不文明。之后的一天,厦门思明区4位年轻法官就此事结合长期以来一些基层法院庭审秩序较乱等情况,提出了试用法槌的设想.经思明区法院同意,他们开始设计并制作法槌。1年9月14日,思明法院在审理一起受贿案件时,院长陈国猛敲响了人民法院庭审第一槌,法槌从此诞生。

1年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次会议通过了人民法院法槌使用规定(试行)》;年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正式文件,规定从年6月1日起,全国法院统一使用法槌。

随着全国各地法院审理案件时法槌的使用,法槌便走入人们的视野。

(以上内容,参考刘典《非常法史》和网络资料整理。图片来自网络)

声明:转载推送此文目的在于公益宣传和知识分享,如有不妥或涉及侵权,请联系维护人员删除。维护人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zz/10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