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金色原野的灿烂夺目!田间地头硕果累累,人们一年的期望在这个季节获得了圆满!

秋高气双,天高云淡,炎热酷暑慢慢退去......

秋季来临太阳离我们越来越远,海面蒸腾的水分也慢慢减少,空气不再潮湿而沉闷。空间里的水分像被什么机器所抽干,干燥而爽朗!

秋天真的到了!

一桩桩庆贺,无以言表。然而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贪婪机器。大地馈赠的每一份厚礼的收获者并非都会有节制,内心的躁动的中弥漫着索取的火焰。“秋燥”就这样悄然而至。

“燥”为沸扬之火,亏耗阴液,躁动内脂,激化胆液,克经入颞穴,引头之恙。

《四部医典》曰:‘秋为平风启躁之季,肤红黄睿智易怒体味浓者。’易起秋燥之患。

生活中,人们会出现咽干舌燥、口唇干裂,甚至有咽痒,干咳的症状。有些人会觉得眼睛干涩、鼻子发痒、喷嚏不止,鼻涕连连。另外出现皮肤瘙痒,毛发分叉、脱落等的情况。

大家可能认为这只是个缺水的表现,补补水就会减轻症状,恢复过来。其实这皆为“内燥”之所显。藏医中有内燥之恙‘夏聚,秋发,冬息’之说。

喝水不等于解渴。有些人虽然饱饮清凉之水,但却即喝即排,所剩之水积于胃肠,咣当作响,每日补水还觉干燥,水不解渴!

其实这种情况有内因也有外缘。内因是胆热肺燥,外缘是光强刺肤。

另外,对人体而言水是水,体液是体液。水需要经过人体内腑的转化才能润燥解渴。水需要进过“消”和“化”的过程才能所用。什么是‘消’呢?消就是饮食之物,纳收于胃,经过胃之温煦加热升温,提至接近体温的过程。“化”是由胃的蠕动和消磨作用散凉化液,行至小肠,转化成人体的津液的过程。称为“纯化精华”,“泌别清浊”。

所以,“解渴”“润燥”就是要把“夏”之余湿,缓慢而退。使水饮之品化“水”为“津”。息胆热润肺燥,把秋天给人们带来的诸多不适,烟消云散。

然而只靠饮水并不能完全缓解,秋天的烦躁!藏医中有“秋燥胆热起,伯凉泻血疗,甘苦味药食…”。另有“秋水无毒清凉洁净常饮沐浴健体魄…”等等方法。

以日常之饮食而言,秋天盛产水果,果汁更容易转化成我们的体液。平原地区首选的润燥果品就是梨和梨汁,秋梨膏更是人们家喻户晓的饮品。但脾胃虚弱和老幼者要加热以后再可饮用。

高原地区,素有浸泡菩提树叶当以茶饮的习惯,菩提叶入肺而清咳是首选的去燥之品。野生的酸漂儿冰糖水中泡饮味甜而醒神!

藏药中三味龙胆花片有清热、润肺之功,主要成份采用喜马拉雅白花龙胆为主要原料,是最古老的植物之一,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好止咳平喘药物。

联系我们

招商及客服--

公司成都办事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zy/10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