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治湿热脱发
萆薢 患者:蔡某,女,20岁。年3月14日初诊。 病史摘要:于2年前突然发生脱发,以头顶部较显著,梳头、洗头或搔头皮时脱发更甚,病损部位发根较松,很易拔出。脱发时轻时重。 严重脱发前,皮肤萎黄,饮食不振,精神倦怠。脱发处于低潮时,上述症状好转。平素情绪压抑,焦虑烦躁,口苦口干,晨起口黏,小便短赤,有时伴灼热感,屡服益气养血、滋补肝肾、养血祛风以及胱氨酸、维生素类等中西药物,局部涂生姜等均未见明显效果。终日戴帽上班,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巨大。 刻诊:外观头顶部毛发极为稀少,病损处皮肤光亮,无瘢痕及鳞屑,发根疏松,易将毛发拔出。舌质偏红,舌苔黄厚腻,脉弦近数。 中医辨证:肝经湿热,循经上扰巅顶,经络气血瘀滞,毛发失养。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6g,生栀子9g,黄芩9g,生地黄12g,车前草15g,泽泻9g,木通6g,甘草3g,当归9g,柴胡9g,萆薢12g,赤小豆15g。 嘱连服10剂再来复诊。 4月1日二诊: 患者服上药后舌苔黄腻已除,脉象弦数转为细软,饮食增进,口不苦不干,小便已清,病损区已布满短嫩发,梳头时已极少脱发,拟改用参苓白术散善后。后追踪随访,疗效巩固,未再出现脱发。 按: 脱发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为头发突然脱落,常在一宿之间,成片成块掉落,脱发处头皮光亮如镜,不留发根,古称油风,俗名鬼舐头,现称斑秃。一为头发逐渐稀落,尤以头顶为甚,日久形成秃顶。 脱发属于难治性疾病,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大量脱发,女性高于男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长期的心理压力、未治愈的感染或不正确的饮食,也可能是某些疾病或先天性疾病所致。中医多责之于肝肾两虚、血虚风燥、湿热内蕴、瘀阻经脉等病因。发失濡养为其共同病机。 本案患者为妙龄未婚女性,从事商业服务工作,大量脱发,多方治疗不愈,已严重影响其心身健康。查阅治疗记录,常规方案已重复多遍,始终未能获效。 我接诊后,认真分析其证候表现及治疗经过。 从总体上看,患者虚实见症并存,既有脾虚血亏,气虚不固之虚证,如精神倦怠,饮食不振,皮肤萎黄,发根疏松等;又见舌苔黄厚腻,脉象弦数,口苦、口黏、口干,小便短赤灼热等湿热证候。 上述见症为进一步辨证施治提供了重要基础。 但导致大量脱发的主要矛盾是由虚还是因实而致,这决定辨证施治的正确定位以及能否取得疗效。 从证候特点分析,我认为是由实致虚,实为因,虚为果。脱发是由实所致。所谓“实”是湿热邪实,阻遏头皮经络气血的正常运行。 头为诸阳之会,为气血聚会之所。又“发为血之余”,头部为神经、血管极为丰富之处,“发”得气血之濡养,则“发”润根固而茂密。气血不足,或瘀血阻络,“发”失濡养,则毛发干枯,发根不固,而易脱落。 头皮经络与“肝主筋”和“肝藏血”功能密切相关。从本案证候表现分析,显然为肝经湿热循经上蒸巅顶,热郁经络,气血瘀滞,毛发失养,发根不固所致。 故用龙胆泻肝汤加味以火降热清,湿浊得消,经络气血运行通畅,发得濡养,故药后肝经湿热证候首先消除,继而病损区布满短嫩发,梳头时已少脱发,追踪随访,疗效巩固。 由此可见,正确地进行证候分析,区分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及因果关系,结合临床,融会贯通中医药理论的纵横联系,这对丰富临床思路,提高临床水平,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本文节选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洪广祥》)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zy/10344.html
- 上一篇文章: 麻黄桂枝细辛甘草,你平时都用多少克
- 下一篇文章: 东南风云第章见识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