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医将纳入全球医学纲要,这帮人却
据《自然》(nature新闻)中报导,世界卫生组织(WHO)或将在全球医学纲要中明确中国医学的地位,此后世卫组织将拟定中医药物信息内容,列入《国际疾病分类》的第26章“传统医学”中。 这有助于中医传播,提高我国中医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一帮批评者涌出,他们说“中国药监局每年收到超23万份中医药不良反应报告,直言中医药缺乏有效性与安全性,而且我国部分中医实践数据不受他们的临床试验支持…” 有这样的批评也属正常,因为中西医间本来就存在差别 (一)中西医间理念有别 西医只追求明确的实验数据,明确定义疾病,充分解释病因,他们提供统计学证据强调药物能量小而高效的治病。 中医讲究理论,以阴阳五行为基础,大多是古人的经验与认知,被后人不断传承与创新,治疗手段包括中药、针灸与拔火罐。 中医的发展比西医早,因为古代缺乏现在的检验技术,所以中西医间也形成了“代沟”。 (二)中西医的药物说明书对比 15年前,马兜铃酸的肾毒性犹如敲门砖让我们警醒。数十名服用过龙胆泻肝丸的患者联名上书称某品牌的龙胆泻肝丸其说明书中没有标明不良反应与禁忌等事项说明,且成分只罗列了部分并非全部主要成分,这不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规定。 香港《凤凰周刊》曾发表调查结果称“中草药是导致国人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第二大原因”,但其实,排在药物肝损伤首位的是一种抗结核的西药,目前已有超种西药被明确指出可造成药物性肝损伤,而且这些化学药的说明书上已清晰告知。 有没有在说明书上标注副作用、不良反应等信息,很明显前者无,后者有,这也是中医遭到人们口诛笔伐的原因之一。 中医虽然被不断的质疑,但中医却不是伪科学 中药能发挥功效,其实是药用成分的功劳,而且经历了年的洗礼,如果没用,为何国人苦苦坚持,完全摒弃是不合理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外界的各种质疑或许能成为中医“蜕变的考验”,是一种利好契机。因为这次可以让全球共同参与中医药研究,使得它也能早日成为有实验数据可依的重要医疗手段。 这是把中医纳入全球医学纲要带来的好处!无论是中医粉,还是中医黑,笔者认为不应该再把中医学变成玄学,这不是一个严谨的科学态度,而是要多进行研究实验,将更多具体的中医药机理实验结论公诸于世,再利用现代专业的生物医学技术合成“能针对病症、副作用小”的药物。 不要再被日韩申遗了才懂得着急,坐等被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yp/8414.html
- 上一篇文章: 科学公园
- 下一篇文章: 问诊4则让你有领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