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嘎山的科研生活之二工作
上世纪70年代 星野道夫带着鸟的眼睛投身于极北大地在那里他度过了20年时光直到现在人迹罕至的地区仍然是许多人终极般的向往他们远离社会文明前往人迹罕至的秘境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今天我们继续跟着乔江 让他带我们走近贡嘎山 看一看他在贡嘎山上的工作是怎样的 01工作·第1天清晨醒来,我闻到了一阵香味,这些表皮金黄身体厚实的烤饼,便是我进山后的第一顿早餐。这样的烤饼很厚实,吃起来非常的酥软,表皮焦脆,口感很棒。吃完后,我们心满意足踏上了这趟旅程。我和陈同学当天乘坐贡布家里的小汽车去子梅垭口,沿路给红外相机换电池和储存卡。陈同学是第一次在野外安放红外相机,这是一个令人着迷而兴奋的日子,我们路途中发现了很多珍惜植物。▲这是一群独叶草,独叶草起源比始熊猫和珙桐都古老,是我国特有孑遗植物,它能反映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以前的古老植物区系的分布情况。 ▲松下兰 ▲龙胆路途中我们还遇见了动物活动的痕迹,下图就是我拍摄的粪便。从形态和大小上初步断定为野猪的粪便。贡嘎山保护区目前发现的国家二级及以上的保护兽类有15种之多,粪便经由大自然的分解,形状变得非常奇特。02工作·第2天今天,我们去到大石头(参考往期推文:藏不住了!这就是贡嘎山“网红”打卡地)和一道杠换相机电池和储存卡。去一道杠的路上,经过了许多的流石滩。有的还是碎石构成的,走一步向下滑两步,我索性使出失传已久的轻功水上漂,一路跑过去。正当我们在山脊上走时,身后的流石滩时不时传来落石的声音,我以为滑坡了,赶忙回头,循声望去,才发现原来是一大群岩羊正在朝上走,队伍很庞大,从滩底一直到顶,呈一条直线分布,大概有多只,下图中间的流石滩略带黄色的点就是岩羊,这是我在野外看到的最大的岩羊种群,可惜相距太远,无法拍到清晰的影像。经过这遥远的偶遇,我们原本疲倦的身躯也轻盈了许多。下午从大石头去往一道杠的路上,陈同学竟然发现了虫草。我们当时立马四处查看周围是不是还有虫草,因为传闻虫草不会单独出现,可惜找了很久也只有这一棵,挖出来后才发现它的根部已经失去原本饱满的姿态,变得软绵绵的,仿佛失去了生命的活力。离开时,我们把挖出的土壤回填,希望明年这里还能长出虫草,同时也是为了保护这脆弱的高山生态系统。山上天气说变就变,刚开始还是蓝天白云,不一会就起雾,紧接着就下雨。好在当时我们已经到了一道杠,雾气和雨滴还是影响了工作的进度。伴着雨声和雷声,我们赶忙下撤,回去的路上算是有惊无险。03工作·第3天本来打算今天进去藤增沟开展工作,奈何贡布工作太忙,没时间带我们进去,并且前面三天的强度非常大,每天保证在步以上,因此我和陈同学商量就休息一天。今年4月份,我和多吉妈妈去过藤增沟,当时水非常大,期间有一次是脱鞋过河,水没到了膝盖上方10厘米左右。走独木桥时,由于河水冲刷,非常滑溜,快到岸边我操之过急,想一大步迈过去,谁曾想脚下一滑,直接掉水里了,裤子和鞋子湿透了(当地的独木桥就是一棵倒树形成的)。因此没人带路,我是不敢独自带陈同学进入藤增沟。我们两个人在家享受山里的休闲时光。接近晚上,他们一家人都从山上下来了,也是在这时我第一次见到松茸。下图是多吉妈妈当天在山上青冈林里面找到的松茸。当天晚上,卓玛就把松茸稍微加工,和腊肉一起,煮了一盆松茸腊肉汤。松茸的清香与腊肉厚重的烟熏味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汤的层次感非常强,入口是松茸绵长悠远的清香,在嘴里含上一会,腊肉的烟熏味也随之迸发出来,让我享受了一次美食带来的强烈冲击感。晚饭过后,与贡布商量了一下明天藤增沟的行程,便心满意足的睡去。04工作·第4天藤增沟是目前我们红外相机拍摄到野生兽类最多的地方,沟里常有金钱豹、黑熊和狼出没,尤其是这个季节,黑熊会下到沟里面吃浆果,因此得十分小心。当天,我们在藤增沟确实遇到一些惊心动魄的事。首先说说如何过河:藤增沟被一条河一分为二,我们在沟的两侧都放有相机,因此每次进去都得来回的过河,过河的工具就是倒树形成的独木桥。平时许多地方都能通过这种方式过河,但现在是雨季,河水暴涨,以前的过河点大多被淹或者被冲走。我们费尽周章在下游找到一个可以过河的地点。藤增沟的河不是一条单独的河,越到下游河更宽,又有不少分叉,需要踩几次独木桥才能到达河对面。当时我们先由上图这根独木桥来到河中孤岛,再经由下图中巨大的枯树,才能到达对岸。我和贡布进到沟里面,发现了以前我从未看到的场景和事物:藤增沟里我们发现了许多野生樱桃树。下图就是野生樱桃树,树的顶部是一个巨大的由樱桃树叶和树枝做成的窝,贡布告诉我这是黑熊为了在上面方便取食浆果临时搭的树窝,一路进去,几乎每棵浆果树都有这种独特的树窝,看来黑熊很喜欢这里,这也正是黑熊取食浆果补充能量的季节,好为下个冬天做准备。今年4月份进来时,从没发现黑熊的活动痕迹,心里面自然是不害怕的。这次进来有一种误入黑熊领地的感觉,心中不免有许多的恐惧。贡布还告诉我,他家隔壁邻居的父亲十几年以前一个人上山就被黑熊扣掉了鼻子。我紧跟贡布,不敢掉队,生怕自己遇到黑熊。贡布边走边叫,好喝退周围的黑熊,我后来也跟着贡布学习发声,还有模有样的。▲在林中看到的黑熊粪便,里面还有未消化的浆果核我们在一棵大树底下找到了一个黑熊的窝,可能是为了方便在沟里面吃浆果,临时的住宿点。睡觉的地方非常干净,是比较干燥的泥土,明显是处理过的,离窝不远的地方有许多黑熊粪便,粪便开始发酵变黑,看样子黑熊已经离开了一段时间了。路上还有许多树的树皮被剥离,贡布说这也是黑熊干的,为了汲取树汁的糖分。我不禁在想,我们总是在向大自然索取。我们的祖先善于与自然和谐共处。而如今,保护环境已是迫在眉睫,我们近几年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生态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重而道远。05工作·第5天我和贡布今天去子梅垭口核实位点,顺便放置几台相机,陈同学继续去滕增沟沟口,昨天由于陈同学不敢过河便让他在沟口等我们,当时他在水中无意间发现了无斑山溪鲵,后面的几天他便沉迷其中,今天他又遇到了另外一种可爱的生物——小熊猫,这运气着实让人羡慕!据说,陈同学当时在水里专心寻找山溪鲵,没有发现头顶这位贪吃的小家伙,只是树上时不时有樱桃掉落,一开始他也没放在心上,继续搜寻山溪鲵。后来感觉有点不对劲,这又没有风吹,樱桃为啥总是往下掉,他便抬头往上看,恰好与这位偷吃樱桃的小家伙对视。小熊猫这才发现原来树下有人,有点不好意思,就摇着长长的尾巴大摇大摆离开了,看来只有下次再来偷吃樱桃啦~藤增沟深处长有许多樱桃树,可能已经被黑熊占领了,小家伙只有走到沟口才能吃到大自然完美的馈赠。奈何今天不碰巧,遇到了不识趣的陈同学,打扰了它享受美食。一位是沉迷于寻找山溪鲵,不曾抬头的陈同学,一位是专心偷吃樱桃,从未低头往下看憨态可掬的小熊猫,树上树下组合是多么和谐的画面!我和贡布在路上也有收获,我们碰到了一只巨大的野猪,和一群白马鸡,但是距离太远,没有拍照留念。贡布我是非常佩服的,做事情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他放置的相机可以说是既美观又隐蔽。他告诉我放相机位置选择很重要,好的位置对于拍摄野生动物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图是我们在海拔的草甸放置的相机,贡布在一团灌丛下搭建放置相机的平台,可以说是既稳固又隐蔽。相机放好后,贡布再清理镜头前的杂草,防止杂草遮挡相机,或者风吹草动误触发相机拍摄。▲贡布在固定相机 这里我想讲关于贡布的另外一件事。记得第一次去大石头,我们一行4人赶到大石头吃午饭。我当时掏出早上带的一个土豆,贡布说,吃完了一定要清理干净,这里以前拍摄到雪豹,如果留下太多人类活动的痕迹,雪豹可能以后就不会来了。我当时也是感触很深,贡布完全把这里的野生动物当作自己的亲人,尽量少的给它们带来困扰,让它们能一直守护这美丽而神秘的贡嘎雪山。临走之时,贡布还喃喃自语,希望今晚就能下一场雨,把我们的气味冲散,尽量降低我们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我觉得贡布不单单是贡嘎山护林员或向导,而是真正的贡嘎雪山的子孙,他在用行动守护这静谧的贡嘎雪山。我也希望以后进山的游客或科研人员,心存敬畏,静静的欣赏这人间大美,带走一切不属于这里的东西。06工作·第6天今天,我、贡布和布才兵分两路去莫岗岭,前面会同行一段时间,因此前面出现最多的画面就是他们两人卧坐在地,愉快的聊天,只可惜他们说的是藏语,我听得一头雾水,期间倒是多次听到多吉这个名字,估计贡布在规划孩子的未来。我们同贡布分别后就径直来到莫岗岭,下图就是我当时站在莫岗岭俯拍了一张远景照。脚下是从莫溪沟和贡嘎寺沟流出来的河水,一直流向巴望海。07工作·第7天陈同学因为学校有事,不得不提前出去,但是他自己一个人我们又不太放心,恰好巴望海也有工作开展,因此,我们顺道就送他。我和布才要去巴望海上面的龙背山,陈同学由贡布送到我们第一次过河的地方,而后贡布再去开展工作。我们一行4人分别后便开始爬山,下午1点半左右总算来到龙背山。山脊延伸下去就是巴望海,下图左手边这条河就是我们进来发大水的巴望河,右手是从莫西沟和贡嘎寺沟流出的河水,至于正对面的河流目前还不清楚具体名字。这几条河流汇聚于此,而后经由界都浩浩荡荡的流向仁宗海水库。我当时试着在山上呼叫贡布,奈何音量有限,一直没收到回应。身处浩瀚的贡嘎群山之中,不免觉得自己的渺小,我只不过是大自然的一粒尘埃,需要遵循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同时,不禁感慨造物主的神奇,是她赋予了贡嘎雪山的生命,才让我有机会被这群山环抱,置身其中,静静的欣赏雄伟壮丽的奇观。当天我们下撤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布才走在前面领路,突然他大叫一声,疯狂的向下跑,我见情况不妙,赶忙追了过去。几分钟后,布才停了下来,气喘吁吁的告诉我草里有蛇,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惊恐。从此之后,我们一路上神经紧绷,找了一根棍子边走边打,生怕被咬。08工作·第8—9天贡嘎寺是我这次最期待的地方,因为这次进去可以露营一晚上。我以前一直想在山上支一顶帐篷,晚上看看静谧浩瀚的宇宙,希望能与遥远的外太空发生精神的交流与碰撞。当天下午,我和贡布还有马帮先到的营地,迎接我们的是一只在营地周围吃草的岩羊,当地的人们从不杀生,对待野生动物十分友好,因此房前屋后常常能看到一些食草类动物,比如岩羊、毛冠鹿和野猪等。吃过简单的午饭,我和贡布便出发把今天的工作完成。工作休息之余,找机会和贡布合影一张。▼下图是我们晚上休息的地方,这是第二天一早拍摄的,贡布和多吉还在梦中,我早早起来感受一下米的清晨,听听河水的声音,呼吸一下略微冻人的空气。我睡在中间红色的睡袋,贡布和多吉睡在我的两侧,营地的帐篷和床,是全国各地的登山俱乐部请当地人搭建的。简单的早饭过后,贡布一人独自动身。下图是贡布当时过河的场景,由于河水太急,他手持铁棍,支撑着缓缓过河。本来过河对于我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只是后面涉及到攀岩,那是我不具备的能力。当时,带团登拉玛峰的向导评价,这比登拉玛峰还难,拉玛峰至少有路,这连路都没有,很有可能脚下一滑就滚落下山。当然,我对贡布的能力深信不疑,他毕竟是这一带最牛的向导了。当时贡布站在山顶的石头特地打电话让我给他拍张照,我马上掏出手机留下了这张模糊不堪的照片。这里解释一下为何贡布今天会选择从这里上去。我们其实可以从贡嘎寺去到我们今天的位点,那边是有路可以上去,并且也没这么危险。但是,我们当时是在贡嘎寺沟里面,如果先原路返回贡嘎寺,再从贡嘎寺出发完成今天的工作(我当时的想法),时间是不够的。因此,贡布选择冒险的做法,而我,只有在下面当一个现场记者,给贡布留下极具年代感的珍贵照片。09工作·第10—11天后面两天我来到了上木居,住在向导呷玛的家中,下图是呷玛的老父亲,他每天早上吃过饭就坐在他家大门口的经筒面前,一手持佛珠,一手推经筒,嘴上念念有词,念一句推一下经桶,眼睛朝外看着马路上的稀少的行人和车辆。当地人们是非常好客的,呷玛当天晚上拿出了风干的牦牛肉用来烤制招待我们,从贡布推辞的动作我觉得这个牦牛肉应该是非常贵重了。风干的牦牛肉稍微一烤便滋滋冒油,嚼着脆脆的,慢慢吃味道是非常不错的。我与呷玛相处的两天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人,一路上除了与我说话,其他时候都是在诵经。下图是我们去玉龙西娃夏至的路上挖出来的一棵川贝,果然藏区遍地是宝。呷玛把它送给我,并告诉我这个可以生吃,对身体好。川贝外壳粉质感很足,芯吃起来有点苦涩,还是不错的。上木居因为待的时间不长,没来得及细细的发现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趣事,以后有机会多向呷玛请教。下图是我当天拍摄到的獐子粪便(林麝或马麝的当地俗称),具体是林麝还是马麝却无从知晓,回来也查询了资料,但是没找到二者粪便的图片。这也是我第一次拍摄到獐子的粪便,此前水鹿、岩羊、毛冠鹿、野猪、小熊猫、狼和黑熊的粪便都已被我收录。我此次的贡嘎山之行,收获很多,感受也很多,奈何能力有限,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也许只有当自己处于某种环境中时才会具备一些特有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无法复刻的。再次谢谢贡布、多吉、布才、呷玛和陈同学在野外给予的帮助,同时也感谢贡布和呷玛的家人对我的照顾,最后谢谢王老师能给我这次单独出野外的机会。 作者:乔江,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生,指导老师温安祥教授、王杰副研究员 更多精彩请继续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yp/6083.html
- 上一篇文章: 十味龙胆花颗粒
- 下一篇文章: 分享值到家了,画面太美,它有点有点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