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道赵炳南治皮肤病1
医院名誉院长 (年-年),河北省宛平县人(今属北京)。中医皮外科专家,医院副院长兼皮肤科主任、名誉院长,兼北京中医研究所所长。代表作品《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摘要 鉴于皮肤疮疡多陈疴久疾,故赵炳南立法遣药切中,药少力专,抓住主证,迎头痛击。如对患缠腰火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老年患者,经他细心辨析,属气隔血聚之症,遂不拘泥常法,投以大黄,破瘀止痛。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年第3卷第3期 作者:陈凯 赵炳南教授通晓中医经典著作,对于中医皮肤及疮疡外科有很深的造诣。他能从古代医书中取其精华,融会贯通,颇多见解,更有创新。他很重视疾病的整体观念,常说“皮肤疮疡虽形于外,而实发于内。没有内乱,不得外患。”认为阴阳之平衡,卫气营血之调和,脏腑经络之通畅,与病损变化息息相关。 在具体辨证时,强调必首辨阴阳。若不辨阴阳,妄加投药,“犹以安胎之药,服其夫矣。”他根据众多病案,证实某些皮肤疮疡的发病系阴阳不调、气血失和所致,故投以调和阴阳、中和气血的药物,每辄取效。 赵老治病有胆有识,有攻有守。如治疗阴寒症,他主张开始如攻伐太过,正气大伤,正不抗邪,不但“欲速则不达”,反而事倍功半。所以补消之中,以补为主;若正气渐复,病势好转,则应因势利导,乘胜攻邪,所以补消之中,以消为主;若正复邪衰,向愈趋势既定,则应扶正祛邪,补消兼施,以固疗效。 鉴于皮肤疮疡多陈疴久疾,故赵炳南立法遣药切中,药少力专,抓住主证,迎头痛击。如对患缠腰火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老年患者,经他细心辨析,属气隔血聚之症,遂不拘泥常法,投以大黄,破瘀止痛。 又如他治疗风湿疡(急性湿疹),能抓住热盛有湿的特点,投以大剂苦寒的龙胆泻肝汤加减,泻肝胆湿热,疗效显著。这都说明其识病之精湛,用药之胆识。对于一些慢性病,如瘘管、溃疡等,则内以益气内托,外以化腐生肌之品,实属别具风格。 经验方六则 1、加减龙胆泻肝汤 方药组成:龙胆草、青连翘、干生地、车前子、淡黄芩、生栀子、粉丹皮、泽泻、苦木通、生甘草。 功用:泄肝胆火,清利湿热。 主治:带状疱疹(缠腰火丹)、急性及亚急性湿疹(湿疡)、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 2、加减除湿胃苓汤 方药组成:苍术、厚朴、陈皮、滑石、炒白术、猪苓、炒黄柏、炒枳壳、泽泻、赤苓、炙甘草。 功用:健脾燥湿,和中利水。 主治:带状疱疹(湿盛型缠腰火丹)、慢性及亚急性湿疹(湿疡)、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银屑病(白疕)以及其他疱疹性和渗出性皮肤病等。 3、凉血五花汤 方药组成:红花、鸡冠花、凌霄花、玫瑰花、野菊花。 功用:凉血活血,疏风解毒。 主治:盘状红斑狼疮初期、玫瑰糠疹(风癣)、多形性红斑(血风疮)及一切红斑性皮肤病初期,偏于上半身或全身散在分布者。 4、凉血五根汤 方药组成:白茅根、瓜蒌根、茜草根、紫草根、板蓝根。 功用:凉血活血,解毒化斑。 主治:多形性红斑(血风疮)、丹毒初起、紫癜、结节性红斑(瓜藤缠)及一切红斑类皮肤病的初期,偏于下肢者。 5、多皮饮 方药组成:地骨皮、五加皮、桑白皮、干姜皮、大腹皮、白鲜皮、粉丹皮、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川槿皮。 功用: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主治:慢性荨麻疹。 6、全虫方 方药组成:全虫、皂刺、猪牙皂角、刺蒺藜、炒槐花、威灵仙、苦参、白鲜皮、黄柏。 功用:熄风止痒,除湿解毒。 主治:慢性湿疹、慢性阴囊湿疹、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慢性顽固瘙痒性皮肤病 赵老习惯使用的引经药 药达病所。皮肤病的发病部位有其特点,故对引经药的使用尤为重要。 皮损发于头部,藁本或川芎。 面部,菊花、凌霄花。 眼睑部,谷精草。 眉棱骨,白芷。 鼻部,辛夷花。 耳轮,龙胆草。 口唇,芡实。 胸部,厚朴。 腰部,杜仲。 背部,厚朴或杜仲。 腹部,姜厚朴。 乳房,橘皮、橘叶。 肛门,防己。 阴囊,车前子。 女阴,蛇床子。 上肢或手,片姜黄。 下肢,木瓜。 四肢,桑枝。 感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jj/8692.html
- 上一篇文章: 李翰卿癌症治疗全法一个抗癌秘方18个抗
- 下一篇文章: 每天学中成药十味龙胆花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