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攻略判断不同部位湿气的方法与对症
谷雨时节后,各地气温逐渐升高,夏天的味道开始浓郁。谷雨前后,各地气温开始回,降雨增多,湿气弥漫,湿气困扰人体,会让人体由内到外产生不适反应,人们就容易出现肢体困重、食欲下降、腹泻、困倦等症状,极易诱发胃肠炎等疾病。而如若已经患有各类关节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等,也容易在该节气诱发或加重。 ? ? 健脾祛湿,中国古人有个经典方——参苓白术散,是帮我们对抗湿邪的法宝。参苓白术散,是宋代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方子,是一首通过调理消化系统而改善身体症状的方剂。现代用法:莲子肉9克薏苡仁9克砂仁6克桔梗6克白扁豆12克白茯苓15克人参15克甘草10克白术15克山药15克以上中药打成散剂,每服6~10g,大枣煎汤送服;亦可作汤剂,加大枣3枚,水煎服。符合参苓白术散证的病人则往往具有这样的特点:饮食不容易消化,胸闷,心窝处满胀,肚子容易咕咕叫,容易腹泻,四肢乏力,身体比较瘦弱,脸色偏黄、肌肤松软,舌头上有齿痕,舌淡苔白腻,脉象虚缓。参苓白术散证的人群特点是:体型肥胖,肌肤松软,运动耐力较差,饮食较差,容易疲劳。当用参苓白术散来健运脾胃的时候,磨成散剂较为适宜,用上面介绍常用量即可,每次吃3克,一天两次就行。4/29 祛湿 不过同样是湿气重,每个人的症状却不完全相同。有人可能表现在皮肤上,有人可能表现在脾胃上,更甚至有人表现在下半身……湿气很狡猾,极其擅长和其他外邪合作作案,狼狈为奸,所以要根除湿气,就要对症下药。 1 湿疹、荨麻疹:湿在皮肤 对症下药划重点:祛风胜湿 ” 夏天闷热多雨,潮湿环境加上空调风会让湿邪、风邪双重夹击人体。首先破防的是我们的皮肤系统,一旦免疫力低,就易引起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病。 此时就应该“祛风胜湿”,用防风、羌活、独活、升麻等中药材让体内的气血流动速度加快,使身体发汗,从而把风邪、湿邪赶跑才能让身体恢复正常。 门店中适用的中成药有:防风通圣丸、玉屏风散、肤痒颗粒、乌蛇止痒丸、消风止痒颗粒、炉甘石洗剂、丹皮酚软膏、除湿止痒软膏等。 2 疲倦发困、没胃口:湿在上焦、中焦 对症下药划重点:芳香化湿 ” 当湿邪在皮肤时没有处理好,让其跨越了皮肤的障碍,通过呼吸、饮食等方式,就容易攻击人体上焦、中焦的呼吸、消化系统。一般会出现胃口差、容易困倦、跑两步就累、做啥都提不起兴趣等症状,此时舌像一般是发白。 这时中医一般是利用砂仁、豆蔻、草果、藿香、陈皮、花椒等药材,通过“芳香化湿”的方法驱赶体内湿邪。 中成药有藿香正气系列、甘露消毒丸、夏桑菊颗粒、平胃丸、午时茶、“香砂”开头的系列中成药等。 3 小便黄、大便冲不掉:湿在下焦 对症下药划重点:清热利湿 ” 湿气经过中焦后还未祛除则会继续向内部进攻,走向下焦,也就是攻击人体的肾、膀胱、大小肠等部位。此时,人体的反应主要症状都是以“热”为主,如小便发黄、大便粘腻冲不掉、味道刺鼻,阴囊潮湿、带下色黄而粘稠。观察舌头,会发现舌头发黄、舌尖发红。对付下焦湿邪,中医一般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通俗地讲就是利尿。中成药方面有:八正合剂(颗粒)、附子理中丸、龙胆泻肝丸、保和丸、清淋颗粒,金钱草颗粒,五苓散、二妙丸,抗宫炎片,妇炎康、癃清片、三金片等。(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点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gx/10371.html
- 上一篇文章: 海心猎杀行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