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的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哇塞,简直是大收获啊,你见过那么大的石斑鱼吗?最后卖了上万块,太值了!想想怎么吃才好呢?

“鲘门渔港惊现超大‘鱼王’,好多年没见过了。”近日,一则捕到罕见大鱼的消息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鲘门渔港渔民中流传。8月24日,记者联系到鲘门镇民安村村支部书记陈建鑫,他表示“确有其事”,并带记者对捕捞到这条大鱼的渔民李义进行了采访。

捕到斤大石斑鱼

李义今年37岁,他的祖、父辈均以捕鱼为生,他早些年曾到深圳创业。年,由于父亲出海捕鱼人手不够,他便带着创业所得回到民安村,陪父亲一起出海捕鱼。

李义回忆,8月16日12时,历时三个半月的南海伏季休渔结束。随着开渔节的到来,他与鲘门渔港其他几百条渔船上的渔民一样,驾驶渔船铆足干劲,来到了距离渔港一个多小时船程的东碇渔场,开启新一轮牧渔劳作。

工作至次日零时许,船尾正缓慢收起的拖网忽然变得很沉。“难道有大家伙?”李义和船上其他的工人立即加快收网。待渔网完全收上来后,李义发现拖网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家伙,“黑黑的,也看不清,但从棱角上可以判断是鱼。”全船人都变得激动起来,早前的困意立刻消散了。当把这个大家伙完全从渔网里清出来后,李义才确认是捕到了一条大鱼,但连船上的老渔民都叫不出名字,只能模糊地判断是石斑鱼。

▲几个成年人才抬得起来的大石斑鱼。受访者视频截图

“像这么大的鱼,我从来没有捕到过,一个人根本提不起来,两个人抱起来也有困难,最后几个人抬着才把它放到冰仓里冷冻。”李义边比划边向记者介绍。8月17日清晨5时许,李义带着大鱼回到了码头,早就在此等候的买家迫不及待地和他谈起了价格。“斤呢,最后卖了上万块。第一天出海就有好收获。”李义笑着说。

陈建鑫表示,民安村多位渔民中近几年来都没人捕到过这么大的鱼,“二三十斤的鱼常见,个头这么大的少见。”他说。

合作区海洋生态越来越好

记者向中科院南海所研究员、渔业环境研究室主任、农业部南海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黄洪辉教授了解到,这是一条鞍带石斑鱼,俗名龙胆石斑、龙趸,鱼龄超过二十年。这种石斑鱼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生长最快的一种,多半生活在深海礁盘里捕食,能捕捞到这种鱼,证明深汕海域有大型珊瑚礁盘存在、保存较好。

近年来,深汕合作区海洋生态越来越好,渔民的生活也越来越有保障。陈建鑫告诉记者,这与全区高度重视渔民生活、提升渔民遵规守纪意识、保障渔民人身安全、严格落实伏季休渔制度等相关政策分不开。

记者了解到,深汕合作区现有海域面积约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0.9公里,内设小漠渔港和鲘门渔港两个“省二类”渔港,国库渔船艘,乡镇船舶(生计船)约艘,渔业从业人员约人。

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全区的渔民民生和渔业发展,在年“三大攻坚行动”中,将鲘门、小漠渔港的升级改造列入乡村振兴攻坚项目,投入约万元用于提升渔村人居环境,改善渔民生活条件,并加大对渔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举办了粤菜师傅、乡村电商等培训。

在渔业管理方面,合作区农业农村海洋渔业局印发了《深汕特别合作区渔船“不安全,不出海”专项行动方案》,实行了小漠、鲘门渔港港长制度,探索构建渔船安全生产长效监管机制。当前,深汕合作区正积极推进落实海洋渔业的执法工作,为渔业振兴、渔民富裕保驾护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gj/9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