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三大院士国内知名专家石斑鱼产业
哪里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7637171.html 第九届“全国石斑鱼产业发展论坛” 暨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石斑鱼分会年会 创新与升级 前言 随着石斑鱼人工繁殖技术与苗种规模化培育技术的突破,尤其,以虎龙杂交斑为代表的新品种的涌现,我国的石斑鱼养殖得到快速发展,年以来养殖产量已超过10万吨,石斑鱼养殖已发展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产业之一,在保障优质水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就业及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鱼类养殖产业正处于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国家对养殖环境和食品安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斑鱼养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年,石斑鱼被正式纳入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石斑鱼产业的更好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技术支撑;同年,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石斑鱼分会的成立,对于加强石斑鱼产业内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推进行业标准制定、以及增强石斑鱼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必将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由中山大学林浩然院士发起,自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对于推动石斑鱼产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石斑鱼养殖产业的发展与深化,石斑鱼论坛探讨的内容已经扩大到涉及种业、营养饲料、病害防控、养殖模式与生态环境、加工与食品安全、物流、市场、消费、品牌建设等等与石斑鱼产业链相关的各个行业,因此,从本届(第九届)开始,“论坛”的名称将正式更名为“全国石斑鱼产业发展论坛”,届数顺延。本届石斑鱼论坛,将在前八届的基础上,为从事石斑鱼类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业界人士提供更广泛的交流互动平台,分享成果与经验,碰撞思想和理念,探索产业发展良策,以推动我国石斑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次会议将邀请林浩然院士、麦康森院士、包振民院士及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做主题报告和专题报告,我们热忱邀请全国从事石斑鱼类产学研的各界同仁踊跃报名、投稿并与会交流。 本届论坛,将聚焦石斑鱼产业前沿,瞄准石斑鱼产业动态,把握石斑鱼产业形势,分析石斑鱼产业前景,就以下议题重点开展研讨: (1)石斑鱼种业 (2)健康养殖模式 (3)营养需求与饲料开发 (4)免疫与病害防控 (5)加工与质量安全 (6)市场与消费 (7)品牌建设 (8)其他产业相关问题 欢迎您和贵单位的代表参会! 一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石斑鱼分会 承办单位: 广东越群海洋生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中山大学 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 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 深度合作媒体: 水产前沿杂志 协办媒体: 中国水产频道 海鲜指南 支持媒体: 当代水产 二 会议时间、地点 年9月27-28日·广东揭阳迎宾馆 三 会议日程 9月27日 地点:揭阳迎宾馆 09:00-21:00 报到 下午/晚上 石斑鱼分会理事会及专家委员会会议 9月28日 第九届“全国石斑鱼产业发展论坛” 9:00—9:50 开幕式 主持人 9:00—9:20 领导致欢迎辞 朱亚平 9:20—9:25 林浩然院士致辞 9:25—9:30 广东越群海洋生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致欢迎辞 9:30—9:50 石斑鱼分会会长作工作汇报(蔡春有) 9:50—10:20 合影与茶歇 10:20—12:20 学术报告 主持人 10:20—10:50 石斑鱼营养与饲料研究(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院士) 刘晓春 10:50—11:20 水产动物分子设计育种(中国海洋大学,包振民院士) 11:20—11:50 石斑鱼脂质营养(台湾海洋大学,沈士新教授) 12:00—13:00 午餐 14:00—16:35 学术报告 主持人 14:00—14:20 越群理念下的水产种苗开口饵料(广东越群公司,洪宇聪博士) 张海发 14:20—14:35 我国农业品牌建设的现状、机遇及发展趋势(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原会长,杨维龙高级水产工程师) 14:35—14:50 石斑鱼优良品种培育研究进展(中山大学,张勇教授) 14:50—15:05 云龙石斑鱼种质培育及产业化应用(黄海水产研究所,田永胜研究员) 15:05—15:20 石斑鱼循环水育苗技术(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张海发教授级高工) 15:20—15:35 国内外石斑鱼的养殖现状及流通市场分析(海南海王星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洪宜展总经理) 15:35—15:55 茶歇 15:55—17:10 学术报告 主持人 15:55—16:10 我国石斑鱼工厂化养殖产业现状及案例分析(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黄海水产研究所,黄滨研究员) 黄滨 16:10—16:25 石斑鱼深远海大水体养殖模式探索(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李文升副总经理) 16:25—16:40 石斑鱼的疾病临床处理效果研讨(北海市海城区金海岸水产研究所,蒋伟添高级工程师) 16:40—16:55 前处理对养殖石斑鱼在电商物流过程的品质影响(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南海水产研究所,吴燕燕研究员) 16:55—17:10 新零售带来石斑鱼消费的新模式(海南金鳄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胡裕松董事长) 17:10—18:40 互动环节 蔡春有 18:40—18:50 会议总结 19:00—21:00 晚宴 四 嘉宾介绍 林浩然院士 林浩然,著名鱼类生理学及鱼类养殖学专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教授。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先后任中山大学生物系系主任,国际内分泌学会理事,亚洲水产学会理事,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所长,水生经济动物繁殖、营养和病害控制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和生物学分委会主席,亚洲和大洋洲比较内分泌学会理事,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动物学会内分泌学会理事长,广东省动物学会理事长。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第三批博士导师。年11月经中国工程院批准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麦康森院士 麦康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家。爱尔兰国立大学博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曾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现兼任国际鱼类营养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第五、第六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第八、第九届科学与技术委员会委员/常委,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包振民院士 包振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生物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年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获博士学位,年美国AM大学IBT高级访问学者。 沈士新教授 沈士新,美国密西西比大学野生动物与渔业科学系博士,现任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系教授,水产生物饲料营养与饵料生物学方向。近年来,在学术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五年内发表SCI30余篇,在台湾著名水生动物脂类营养研究和推动乌鱼全雌化和台湾九孔产业有巨大贡献,并先后担任“JournalofAquaticRsarchandMarinScincs”、“JournalofMarinBiologyandAquacultur”、“Aquacultur”等8家国外著名期刊的编委及主编,深受学术界的认可与好评。 洪宇聪博士 洪宇聪,台湾国立国立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系饲料营养学博士。现任广东越群海洋生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总配方师,负责公司各项研发创新工作、配方及加工工艺优化。在水产苗种开口饵料研究与开发方面具有独特的见解与丰富经验,先后主持、参加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在海淡水鱼种苗开口料,对虾幼体配合饲料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授权专利10余项,参与完成国际领先、国际先进成果2项,并在产业推广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获广东省农业推广奖一等奖。在石斑鱼、鲆鲽鳎、鲟鱼、鲈鱼等功能性饲料研发方面颇有造诣,其自主研发的“东丸东星斑增体增艳料”在年获中国优秀品牌。 杨维龙高级水产工程师 杨维龙,高级水产工程师。年因行业发展需要,在苏州成立了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在组建过程中被全体会员一致推选为首任会长,并在年换届后再次连任。年被江苏省渔业协会推选为首任省河蟹分会会长,年被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推选为副会长,2017年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和渔业协会商贸分会等单位聘请为特聘专家和品牌营销高级顾问。 在行业管理中较早提出创新农业品牌运作方式,在注重品质保护的基础上,率先通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专卖等多项措施,对阳澄湖大闸蟹这一历史品牌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年以来,依靠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广大从业人员的积极参与,把一个曾经环境脏乱差,蟹农普遍处于亏损状态的阳澄湖,治理成如今环境优美,整个产业健康发展的生态湖,并影响和带动了全国蟹业的发展。 为此,杨维龙在年曾被上海新民晚报描述为“是一个能从水中找出钻石的人”,年被杨子晚报描述为“是一个架设阳澄湖大闸蟹产业桥梁的人”,年在农业部组织的一次有众多在京媒体参加的评议活动中,被评为全国首届渔业十大新闻人物,年再次被水产前沿等全国性媒体评为全国十大水产人物,年被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表彰为“阳澄湖大闸蟹旗手”。年以来,为吉林舒兰大米等多家农业品牌做推广宣传。 张勇教授 张勇,博士,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东省水生经济动物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海洋经济动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青年科协常务理事,中国动物学会比较内分泌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领航”广东亿元级青年领军企业实力提升计划“青年科技特派员”。 研究方向为水生经济动物重要性状的形成与控制。长期围绕鱼类生殖生长调控和优良品种培育进行研究,筛选对鱼类性腺发育成熟、性别转换、排卵和产卵、生长和发育起重要促进作用的功能基因。构建了草鱼和石斑鱼全基因组精细图谱和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建立了石斑鱼性别控制技术和高效育苗技术;开展了石斑鱼家系选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研究,培育出优良石斑鱼杂交品种,建立了石斑鱼三倍体的培育方法。相关研究发表于NaturGntics、BiologyofRproduction、MolcularandCllularEndocrinology、BMCGntics.等国际权威期刊,已发表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收录多篇(第一/通讯作者30多篇);申请专利40项,获得授权21项;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田永胜研究员 田永胜,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鱼类低温生物学及遗传育种,包括海淡水鱼类精子冷冻保存及冷冻库建立技术、冷冻精子在鱼类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培育中的应用技术、鱼类胚胎冷冻保存技术、细胞工程育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等方面。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共计27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其中“鱼类种质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的建立与应用”、“海水鲆鲽鱼类基因资源发掘及种质创制技术建立与应用”分别于年和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项(5,5)。获得发明专利共17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SCI56)。技术成果已应用于牙鲆、星斑川鲽、石斑鱼选择和杂交育种、性别控制等方面,将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建立了牙鲆育种技术,以主要完成人培育出牙鲆优良新品种“鲆优1号”和“鲆优2号”。近年来将石斑鱼群体选育、家系选育、杂交育种、精子冷冻保存、分子标记、数量遗传评估等技术相结合,建立了石斑鱼远缘杂交育种技术,在国内首次培育出石斑鱼杂交新品种“云龙石斑鱼”,具有生长快、适温广和肉质优良的特点,已经在国内外大量推广养殖,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张海发博士 张海发,博士,渔业教授级高工,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学科带头人,近二十年来一直从事海洋生物繁育及育种技术研究。至今已主持国家海洋公益性科研专项1项,主持国家海洋“”项目及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4项,主持省科技计划项目及省科技兴海重大项目15项,参与省部级横向合作研究项目十多项。近年来研发的海水鱼类种苗繁育、遗传育种和工厂化健康养殖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首次突破石斑鱼繁育技术,大力促进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在国内首次取得石斑鱼杂交育种成功,开创了石斑鱼养殖新的里程碑;建立了南方海水工厂化循环高效养殖技术,大力推进了我省现代渔业的发展;长期致力于我国南海海域的渔业资源增殖研究和放流活动,为南海渔业资源增殖修复做出杰出贡献。先后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一项;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一项。曾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农业先进个人、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提名奖、广东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广东省劳动模范、惠州市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洪宜展洪宜展,台湾屏东人,从事养殖鱼业28年以及全国第一个做出龙胆石斑鱼卵及孵化成功,年开始在台湾从事各种鱼卵孵化,鱼苗过料标粗,年开始进入广东,福建进行鱼苗贸易,年在海南创办展宏水产有限公司,年期间,做出全国第一位龙胆石斑鱼卵及孵化成功,龙胆石斑鱼卵成功大量上市,年在文昌铺前成立海南海王星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开始石斑鱼一条龙产业炼,年成立台湾海王星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成鱼养成,成品鱼贸易。年底在海口市成立海南广德源水产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海产品贸易。年在海南博鳌成立海南永贺公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成鱼收购中转流通贸易,石斑鱼开口料试验中心,在目前名下公司有:海南海王星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台湾海王星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海南永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广德源水产品有限公司。黄滨研究员 黄滨,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工厂化养殖岗位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渔业增养殖设施与装备以及工厂化高效养殖技术方面的研究及技术推广工作。 现主持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工厂化养殖岗位课题,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网箱养殖岗位、国家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等8项重大课题研究。近年来,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与装备研究方面,重点开展了节能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工艺优化和装备研发,在工厂化高效养殖技术方面有较深厚的研究基础。 先后获得省部级奖励5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和实用新型7项。 李文升高级工程师 李文升,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负责公司石斑鱼、斑石鲷等品种研发创新工作,完成了云龙石斑鱼、斑石鲷等多个品种立项、研发。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重大科技专项等10余项课题,授权专利20余项,参与完成国际领先、国际先进成果2项,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蒋伟添高级工程师 蒋伟添,又名蒋玮天,网名少数派,年毕业于湛江水产学院(现广东海洋大学),高级工程师。从事过一线养殖,也从事过水产企业管理工作,目前从事水产行政工作。负责海洋渔业、水产养殖品种疾病防控。 从业近二十年,养殖过对虾、金鲳、石斑鱼、罗非鱼、鲍鱼等品种,曾担任过各类机构下达的科研项目如《鲍鱼沉箱养殖试验》、《泰国式对虾养殖研究试验》、《佳吉品系罗非鱼育种、养成技术研究示范》、《卵形鲳鲹与南美白虾全生态混养殖技术研究示范》等十几个科研课题负责人,在各类杂志上发表过多篇科技文章,长期在各类水产媒体发表各类水产文章,在海水鱼、对虾、罗非鱼养殖方面有积累多年临床经验,在南方水产养殖界声誉卓著。 吴燕燕博士 吴燕燕,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广东省食品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水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在海水鱼鱼品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工作积累,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和省部级项目90多项,在解决大宗养殖鱼类精深加工关键技术与综合利用、传统腌制水产品加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开发了系列鱼类加工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多项技术成果在产业推广应用,取得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获得各级科技奖36项次,其中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4件(第1发明人11件);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篇(SCI/EI30篇);出版专著9本;制订了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60多项。为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获得第十届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广东省省直机关“三八红旗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胡裕松 胡裕松,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卫星通讯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中远集团(COSCO)工作,97年下海创办海南金鳄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前身为海南裕宏渔业公司),21年来一直专注于海洋水产养殖,海水鱼虾种苗培育,鲜活海产品销售,海产品深加工及销售,联合创办完善大型自购海鲜加工餐饮消费新模式~海南万人海鲜广场模式并取得初步成功经验。准备面向全国范围全面推广。 五 征文要求 针对论坛的主要议题,诚征综合性论文或未公开发表过的论文,欢迎踊跃投稿。 1.论文格式(包括): ①题目(三号黑体居中加黑) ②作者、单位、邮编 ③论文内容(五号宋体字,单倍行距) 2.投稿: 稿件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shibanyu_cappma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gj/8719.html
- 上一篇文章: 网传南澳渔民捕获一条特大石斑鱼足足有
- 下一篇文章: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必背考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