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中药ldquo曲剂rdquo
白癜风感恩回馈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10524.html 科学只是在不断验证中医药的神奇,过去是,将来也是。 曲剂——中药剂型之一。将药末与面粉混合掺匀,使之不干不湿,经发酵后切块而成。多入脾胃而助消化。如六神曲、半夏曲等。 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中的“薯蓣丸”,方中就有“曲”这味药,以增强益气调中的功效。 《尚书·说命》记载公元前12世纪时商王武丁和大臣傅说的对话中就有“若作酒醴,尔维曲”,其中“曲”是指含酵母的酒曲,“”是发芽的谷物,就是将糖化和发酵法合在一起。 《本草经疏》载:“古人用曲,即造酒之曲,其气味甘温,性专消导,行脾胃滞气,散脏腑风冷。”但这些曲在临床运用上各有侧重,极易混淆。下面分别详细解读这些曲制剂的制法、功效及适应症。 六神曲:又称神曲、六曲,为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曲。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了神曲得名的由来,“昔人用曲,多是造酒之曲。后医乃造神曲,专以供药,力更胜之。盖取诸神聚会之日造之,故得神名。(制作神曲应在阴历六月初六或三伏天,传说为天上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螣蛇六神聚会之日)”我国制造神曲始于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虽记载有造神曲古法,但繁琐不便。近时造法,更简易也。叶氏《水云录》云“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或三伏日,用白面百斤,青蒿自然汁三升,赤小豆末、杏仁泥各三升,苍耳自然汁、野蓼自然汁各三升,以配白虎、青龙、朱雀、玄武、勾陈、蛇六神,用汁和面、豆、杏仁作饼,麻叶或楮叶包,如造酱黄法,待生黄衣,晒收之。” 元代以前神曲均系造酒之曲,至明代以后才有加入青蒿等药制成神曲的方法。现代制作六神曲沿袭了古法,处方为:辣蓼、青蒿、苍耳草各克,赤小豆、苦杏仁各克,麦麸0克,面粉2克。制法:先将苦杏仁、赤小豆粉碎成粗粉,与面粉、麦麸混匀;另取辣蓼、青蒿、苍耳草加水煎煮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清膏,趁热与上述药粉拌匀,保持适当温度和湿度,自然发酵至表面遍生黄白色或灰白色霉衣取出,切成约3厘米见方的小块,晒干即成。方中的面粉(白面和麦麸)来源于大麦,性味甘咸凉,入脾胃二经,长于健脾利湿,和胃宽肠;赤小豆俗名红小豆,助面粉健脾利湿;杏仁润肠通便;辣蓼、苍耳、青蒿性均辛散,能疏风透表,散湿止痛,其中苍耳草善治风湿痹痛,辣蓼善止痢疾腹痛,青蒿清热。六药制成曲剂,称为六神曲。六神曲性温,味甘辛,入脾、胃经。 据测定,主要成分为酵母菌,还含有挥发油、苷类、脂肪油及维生素B等,具有健脾和胃、消食调中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饮食停滞、胸痞腹胀、呕吐泻痢、产后瘀血腹痛、小儿腹大坚积等症。六神曲既可生用,亦可炒黄或炒焦,炒焦称为焦神曲,用于消导作用更强。用焦神曲配伍焦山楂、焦麦芽,俗称“焦三仙”。焦神曲消各种饮食积滞;焦山楂主要消油腻的肉食积滞;焦麦芽善消淀粉类的食积,这三味药组合,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导滞的功效。中成药中的“大山楂丸”就是这三味药,是很常用的消食药,它互相取长补短广泛的用于多种饮食积滞症。 曲类中药中,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六神曲,《中国药典》中含六神曲的成方制剂就有七十多个,而部颁标准中含六神曲的成方制剂更有三百多个。六神曲可煎汤内服,常用量为每次6~12克,或粉碎后入茶、丸、散等制剂用。对丸剂中有金石药品,难以消化吸收者,可用神曲糊为丸,如磁朱丸(原名“神曲丸”)中就用较多的六神曲与磁石研粉,加入朱砂制成丸剂,具有镇心、潜阳、明目的功效,由于佐以大剂量的六神曲健脾助消化以防金石药伤胃气,又利于金石药得吸收,发挥药效。 古方集萃:治脾胃俱虚,不能消化水谷,胸膈痞闷,腹胁时胀,连年累月,食减嗜卧,口苦无味,虚羸少气:乌梅肉、炮姜(炮)各四两,小麦蘖(炒黄)三两,神曲(捣末炒)六两二钱。上件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米饮下,日二服,不计时候。 (《局方》消食丸) 治脾虚不能磨食:神曲四两,白术三两,人参一两(俱炒),枳实(麸拌炒)五钱,砂仁(炒)四钱。共为末。饴糖为丸,梧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方脉正宗》) 治时暑暴泻及饮食所伤,胸膈痞闷:神曲(炒)、苍术(米泔浸一宿焙干)各等分。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米饮吞下。(《局方》曲术丸) 治暴泻:神曲(微炒)、吴茱萸(绿色者拣净,泡洗七遍)各一两。上二味为细末,以酸米醋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一百丸,空心食前米饮汤下。(《百一选方》孙盈仲·断下丸) 治休息痢,日夜不止,腹内冷痛:神曲、芜荑、吴茱萸各等分。熬,生姜自然汁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粥饮下三十丸,(《普济方》神曲丸) 治产后冷痢,脐下疞痛:神曲三两(微妙令黄),熟干地黄二两,白术一两半。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二钱,日三、四服。(《圣惠方》神曲散) 治食积心痛:陈神曲一块。烧红,淬酒二大碗服之。(《摘元方》) 治产后瘀血不运,肚腹胀闷,渐成臌胀:陈久神曲一斤。捣碎,微炒磨为末。每早晚各服三钱,食前砂仁汤调服。亦可治小儿食臌胀。(《本草汇言》)注意:脾阴虚、胃火盛者忌用;能落胎,孕妇慎用。 建神曲:又称建曲、范志曲、百草曲,最早生产于福建的泉州,《药性考》名泉州建曲,清代赵学敏载入《本草纲目拾遗》,是六神曲的加味方。六神曲及其大部分原料药也是建神曲的原料药,在神曲的处方基础上加入枳壳、枳实、木香、槟榔、大黄、使君子、防风、羌活、厚朴、元胡、莪术、良姜、麦芽等44味中药研为细末,加入赤豆、小麦拌匀,以青蒿、赤柱草、苍耳草煎汤和药,反复揉匀发酵而成。其性温,味苦,具有健脾消食、理气化湿及解表的功效,适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食滞胸闷、腹痛吐泻、痢疾、小儿伤饥失饱等症。它的功效与神曲相似而消食化积的作用增强,消食之中并有解表作用,最大特点是适宜食滞不化兼感风寒者。《药性考》称其“搜风解表,调胃行痰,止嗽、疟、痢、吐泻;能安温疫岚瘴,散疹消斑。感冒头痛,食滞心烦,姜煎温服,或二、三钱。”服法同上。 方集萃:疏解清肺饮:荆芥8分,前胡1钱,苏梗叶8分,桑皮1钱(蜜炙),杏仁1钱5分(研),桔梗1钱,建神曲1钱5分,甘草5分,麦冬2钱(去心),生姜2片为引,水煎服。主治咳嗽。(《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泄肝和胃化湿汤:炒苍术3钱,川朴1钱5分,陈皮1钱5分,木香1钱5分,姜半夏3钱,茯苓3钱,桂枝1钱,炒白芍3钱,香橼皮3钱,建神曲4钱,水煎,每日1剂,日服2次。此汤具有泄肝、和胃、化湿的功效,主肝有郁热,胃蕴痰湿。(古籍张泽生方) 佛手丸:鲜白葫芦5两(去子,蒸晒9次,另研极细如飞尘),鲜佛手5两(用银柴胡3钱煎汤拌炒,切片,蒸晒9次),鲜香橼5两(用金铃子3钱煎汤拌炒,去子蒸晒9次),地道人参1钱(另研极细如飞尘),大豆黄卷10两,炒黑枣仁5两,冬霜桑叶5两,真川贝母5两(去心),建神曲5两,建莲肉5两。制法:将葫芦末加入人参末内和匀,再另取川贝、莲肉末4两,渐渐添入葫芦、人参末中,随添随研,和至极匀候用;其香橼、建曲、豆卷、桑叶4味,及余多之川贝、莲肉,共为细末候用。先将佛手、枣仁2味煎汤收浓汁约1大面碗令满,为泛丸之用。泛时将众药起心子,泛至半即加泛人参等末,后再加众药泛上成丸,晒干收藏,宜以矿灰铺纸衬底,庶不霉坏;泛完药末后,再将糯米饮汤泛上,以免药末脱落,此丸每料干丸约有30两。主治:肝胃气痛,脚气,膨胀。(《良方集腋》卷上) 玉雪丹(别名救苦玉雪丹):真犀黄5分,水安息3钱,牛蒡子8钱,车前子8钱,青皮8钱,当门子5分,苏合油2两,大腹绒8钱,陈皮8钱,赤芍8钱,真川连1两(水炒),半夏曲8钱,大豆卷8钱,花粉8钱,茅术8钱,真珠子3钱,鹅管石3钱,淡豆豉8钱,前胡8钱,木通8钱,血琥珀3钱,广木香8钱,土贝母8钱,防风8钱,辰砂8钱,茯苓皮8钱,大麦仁8钱,生甘草8钱,连翘8钱,冰片3分,左秦艽8钱,六神曲8钱,广藿香8钱,柴胡8钱,槟榔8钱,荆芥8钱,大黄8钱,枳壳8钱,赤苓8钱,枳实8钱,桔梗8钱,建神曲8钱,白术8钱,麻黄8钱(去节),川桂枝8钱,寒水石1两,真厚朴1两(姜汁炒),白螺丝壳1钱,石膏8钱(另研)。上药用阴阳水浸拌1夜,晒干,共为极细末,将麝香、犀黄、苏合油拌入神曲12两,白蜜20两,打浆糊丸,每丸重1钱5分,晒极干,外用白蜡为衣。每服1丸,薄荷汤化服。小儿闷痘,开水化服半丸。主治一切咽喉诸症及烂喉斑痧。注意:孕妇忌服。(《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万应剪金丸:当门子3钱,香附(童便炒)4两,尖槟榔4两,沉水香5两,青皮(炒)4两,黑白丑8两,胡黄连(醋炒)5两,芜荑2两,建神曲(炒)3两,枳壳5两,三棱8两,桃仁2两,西大黄(半生半熟)8两,当归身4两,商陆(醋炒)5两,黄芩(酒炒)5两,莪术(醋炒)8两,草果3两,广藿香4两,金毛狗脊(去毛,炒)5两,广木香2两,青木香2两,苍术(米浸,炒)4两,川黄连2两。上为极细末,外用牙皂8两,茵陈1两,合前药为煎水,炼成膏丸如果大,外用明雄黄1两,朱砂2两为衣,量人虚实,约服2-3钱。具有行气行血、散滞消虫的功效,主山岚瘴气,疟疾腹疼,食积停滞,九种胃气,心口痞块,五臌十膈,小水不利,大便秘结,跌打损伤,蓄血不止;小儿疳症,虫积腹胀;妇人七癥八瘕,血块,产后气血走痛。注意:孕妇忌服。(古籍中的万应剪金丸) 藿香正气丸:藿香10斤,大厚朴(老姜汁8碗拌炒)8斤,荆芥穗6斤,茅苍术(米泔水浸,切片,炒)8斤,香薷6斤,槟榔(先切薄片)6斤,羌活5斤,青防风6斤,建神曲(杵碎,炒)8斤,独活5斤,香白芷5斤,枳壳(炒)6斤,陈皮6斤,泽泻(盐水炒)6斤,猪苓8斤,滑石(捣粉,水飞)12斤,宣木瓜(炒)6斤,甘草5斤,苏梗8斤,法半夏8斤,葛根6斤,香附(炒)8斤,白术(切片,东壁土拌炒)8斤,青皮(炒)4斤,蔓荆子8斤。 上药各为细末,用橘皮3斤煎汤泛丸,每丸(带湿称)重3钱。主治四时感冒风寒暑湿,一切不正之气,及疫疬时行,沿门传染,并饮食大过,脾胃受伤者。用法用量:春月感冒,淡姜汤送下;夏秋感冒风寒,橘红汤送下;霍乱吐泻,淡盐汤送下;疟疾1-2日1作,姜、枣汤送下;红痢,红扁豆花汤送下;白痢,赤砂糖汤送下;胸腹切痛,砂仁汤送下;头痛鼻塞,畏风无汗,桂枝6分煎汤送下;咳嗽初起,疾多气逆,用生姜汤送下;畏寒肢冷,骨节酸痛,葱白汤送下。(《易简方便》卷一) 半夏曲:始创于明代的《韩氏医通》,是将生半夏、法半夏各半,研成粉末,再用生姜汁和面粉加温开水调成稀糊,倒人半夏粉中揉搓成团,发酵后,以木制模型压制成小块,晾干而成。本品性平,味苦辛,具有止咳化痰,消食化积的功效,用于治疗咳嗽痰多、苔腻呕恶等症。以半夏入曲,取其燥湿化痰之力,对治疗寒湿生痰具有良好疗效。 沉香曲:先将木香、霍香、檀香、降香、砂仁、白蔻、郁金、枳壳、槟榔等23味中药研成粉,混合均匀,另取六神曲捣碎做成稀薄浆糊,与上列之混合粉末搀合均匀,做成软材,压入己用沉香粉铺匀的模具中成型,然后取出干燥即可。其性温,味苦香,具有理脾胃气、疏导化滞、消除胀满、去痛止泻的功效,适用于惑冒风寒、食积气滞、胸闷脘胀、胁肋作痛、呕吐吞酸等症。多入群药煎汤内服。注意:阴虚内热者慎用。 采云曲:是用焦神曲、炒白术、薄荷、枳壳、麦芽、厚朴、焦山楂、紫苏、肉桂、青皮、羌活、桔梗、木香、白芷、槟榔、甘草、陈皮、草果、檀香、半夏、茯苓、干姜、白芍等27味中药制成,具有祛风散寒、健胃消食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受风寒、饮食停滞、胸闷腹胀、呕吐嗳酸、消化不良等症。现己制成颗粒剂的中成药,包煎取汁服或用开水冲服,更为方便。注意:风热感冒、过敏体质者及孕妇忌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 霞天曲:出自《本草备要》,先将霞天膏(黄牛肉煎汁炼成)用热水加热使之溶解,然后与半夏、焦术、茯苓、党参、炙甘草、陈皮等中药研成的细末混合均匀,放入涂有麻油的模具中成型,取出晒干即成。其性温,味甘微苦,入牌、肺二经,具有健脾益胃、化痰蠲饮的功效,用于中气虚馁、体倦腹胀、宿饮痰核等症。《本草备要》载:霞天曲“治沉疴痼痰,功效最烈。”《饮片新参》亦载其:“健胃化痰,消宿饮、癖块、痰核。”注意:内热燥痰者忌用。典籍上记载,按不同之辅药及治疗功效,还有生姜曲、矾曲、皂角曲、竹沥曲、麻油曲、牛胆曲、开郁曲、硝黄曲、海粉曲等曲类制剂,实际上这些曲剂在临床上并不应用,亦无商品出售,故略之。(本文来自《中国中药》) 1.制腐生肌散:上梅片五钱,元明粉二钱,硇砂五钱,黄柏三钱,生川军二钱,川黄连五钱,五倍子三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清热解毒,去腐生肌 主治:鹅口疮,口腔溃疡,苔癣样口腔炎等。 用法:外用 2.梅莲散:乌梅五钱,山楂碳三钱四分,地锦草四钱,车前草五钱,石榴皮二钱,黄连五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养阴清热,利湿敛泄 主治:泄泻伤阴之秋季腹泻。 3.泻速停:乌梅二钱,山楂碳一钱四分,白芍三钱四分,地锦草三钱四分,车前子一钱四分,茯苓一钱四分,儿茶一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利湿止泻 主治:功能性腹泻,秋季腹泻等。 4.驱虫散:乌梅肉一两,砂仁五钱,榧子仁五钱,使君子仁一两,雷丸五钱,生大白五钱,炒二丑一两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安蛔驱虫,健脾消积 主治:因虫积引起的面黄肌瘦,腹部胀痛,恶心呕吐,喜食异物。 5.消风散:当归一钱,生地一钱,防风一钱,虫衣一钱,知母一钱,苦参一钱,胡麻仁一钱,荆芥一钱,苍术一钱,牛蒡子一钱,石膏一钱,木通五分,车前子一钱,地肤子一钱,赤芍一钱,紫草根一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疏风养血,清热利湿 主治:痒疹,湿疹 6.养阴生肌散:牛黄一钱,黄柏一钱,龙胆草一钱,雄黄二钱,青黛二钱,甘草二钱,梅片二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清热养阴,收敛生肌 用法:外用 主治:口疮 7.温脐散:丁香一两,肉桂一两,木香一两,麝香三分。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外敷脐上 主治:小儿肠套叠 8.清热解毒散:薄荷二钱,连翘三钱,防风三钱,栀子三钱四分,生川军二钱,二花二钱,公英三钱,地丁三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清热解毒,解表消肿 主治:疮,疖,湿疹等。 9.银杏散:白果仁七钱,小茴七钱,甜杏仁七钱,麻黄三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温中散寒,止咳定喘 主治:虚寒咳,久咳,肺脾两虚证 10.葶苈散:葶苈子七钱,白僵蚕七钱,浙川贝各二钱,射干三钱四分,甘草三钱四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泻肺祛痰,止咳定喘 主治:肺热咳嗽,扁桃体炎,颈淋巴结炎等。 11.清肺散:生石膏七钱,二花三钱四分,前胡二钱,杏仁二钱,鱼腥草二钱,北沙参二钱,海蛤粉二钱,川浙贝各二钱,橘红一钱三分,青黛三分,木蝴蝶三分。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清热宣肺,化痰止咳 主治:小儿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哮喘,哮喘等。 12.止咳散:百合一两,半夏五钱,甘草八钱,杏仁八钱,川浙贝各一两,冬虫草五钱,远志五钱,薄荷五钱,苏子五钱,陈皮三钱,白僵虫五钱,干姜三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温肺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咳嗽气喘,久咳久喘,肺气虚证。 13.白寇散:白蔻一两,砂仁一两四钱,青陈皮各三钱,香附五钱,莪术三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理气止痛,和胃降逆,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脾肿大,脘腹胀痛。 14.清骨散:银柴胡一钱半,胡黄连一钱,秦艽一钱,鳖甲一钱,青蒿一钱,知母一钱,甘草五分,白薇一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阴虚内热,虚劳骨蒸。午后或夜间潮热,肢蒸心烦,嗌干盗汗等。 15.牛黄清心散:牛黄二分五厘,朱砂一钱半,黄连五钱,栀子三钱,黄芩三钱,郁金二钱,青羊角五钱(或水牛角五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清热解毒,开窍安神 主治:温邪内陷,热入心包。神昏谵语,身热烦躁不安,以及小儿高热惊厥等。 16.中医三宝: 1)安宫牛黄丸(散):牛黄一两,郁金一两,犀角一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山栀一两,朱砂一两,雄黄一两,梅片二钱五分,麝香二钱五分,珍珠五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或制丸 功能:清热开窍,豁痰解毒 主治:温热病,热陷心包,痰热壅闭心窍。高热神昏,烦躁谵语,及中风昏迷和小儿惊厥属邪热内闭证。 2)紫雪散:生石膏五钱,寒水石五钱,滑石五钱,磁石五钱,犀角五分,羚羊角五分,青木香五分,沉香五分,玄参一钱六分,升麻一钱六分,炙甘草八分,丁香一分,精朴硝一两六钱,精制硝石三分三,麝香三毫,朱砂三分,黄金一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或制丸 功能:清热开窍,镇痉安神 主治:温热病,热陷心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二便闭塞,及中风昏迷和小儿惊厥属邪热内闭证。 3)至宝丹(散):生乌犀角一两,朱砂一两,雄黄一两,生玳瑁一两,麝香三分,龙脑一钱,金箔二十五片,银箔五十片,牛黄五钱,安息香一两半。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或制丸 功能:清热开窍,化浊解毒 主治:中暑,中风及温热病痰热内闭证。神昏谵语,身热烦躁,痰盛气粗,舌红,苔黄垢腻。 按语:中医三宝,身为中医势必要熟知能详,但由于价格昂贵,不易配置,暂作了解。三个方子合称中医三宝,三种药功效相似相近,但又各有偏攻,安宫牛黄丸偏清热解毒,紫雪散偏化浊开窍,至宝丹偏熄风止痉。 17.磨积散:鸡内金一两,生谷芽一两,焦麦芽一两,生黄芪八钱四分,胡黄连四钱,制蜣螂一两,蟾蜍蛆一两。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扶健脾胃,消积除热 主证:尿如米泔,经常发热,继之面黄肌瘦,腹大青筋,嗜凉多饮,小便清长,皮肤干燥,毛发稀疏或竖立,结膜干燥,角膜软化,困倦多眠,肢体浮肿,大便干溏或干如羊屎。 主治:厌食,疳积。 加减: 1)结膜干燥,角膜软化加谷精草,菟丝子,枸杞各五钱,充裕子七钱,。 2)脾虚腹泻加茯苓,白术各五钱。 3)骨蒸潮热加龟板,鳖甲各四钱,黄精,地骨皮各四钱。 18,六一散:滑石六钱,甘草一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清暑利湿 主治:干性暑泻,身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呕吐泄泻等。 19,益元散:滑石六钱,甘草一钱,朱砂一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清暑利湿,镇惊安神 主治:干性暑泻,身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呕吐泄泻等。 20,苍苓散:炒苍术三两四钱,云苓五两,金银花五两,炒神曲三两,知母四两,黄芩碳三两。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健脾和胃,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困脾型泄泻。大便色绿,肛门灼热发红,伴轻度发烧呕吐等。 21,参苓白术散:白扁豆一两半,党参二两,白术二两,云苓二两,炒甘草二两,薏米一两,山药二两,莲子肉一两,桔梗一两,砂仁一两,广陈皮一两。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益气健脾,和胃渗湿 主治:脾胃虚弱致呕吐腹泻,乳食不化,面黄肌瘦,四肢乏力。 22,消积散:鸡内金一两,炒麦芽一两,炒神曲五钱,广陈皮五钱,炒山楂四钱,炒扁豆五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健脾和胃,消食化积 主治:消化不良,停食积乳,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 23,加味玉屏风散:陈皮三钱四分,煅牡蛎一两,黄芪一两,防风三钱四分,白术三钱四分。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体虚外感,自汗,脾肺气虚,卫外不固,自汗,多汗,反复感染。 24:牛黄千金散: 全蝎g僵蚕(制)g牛黄24g朱砂g冰片20g黄连g胆南星80g天麻g甘草80g 以上九味,除牛黄、冰片外,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全蝎等六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 本品为棕红色的粉末;气芳香,味辛凉而苦 清热解毒,镇痉定惊。用于小儿惊风高热,手足抽搐,痰涎壅盛,神昏谵语。 口服,一次0.6~0.9g,一日2~3次,三岁以内小儿酌减 25.宣消散 麻黄6杏仁9苏叶9薄荷9焦三仙各6番泻叶1,3荆芥穗26.达源散葛根9柴胡9黄芩9厚朴9炒大白9草果仁9炒薏米24潘泻叶2 功能:清热解肌运脾化湿 27.解毒散 金银花连翘公英地丁栀子防风各9克薄荷大黄甘草各6克 功能:清热解毒 28.清热散 朱砂24琥泊15勾丁15蔻仁15滑石45甘草45柿霜30薄荷冰1 功能:清热安神 29.热咳散 麻黄3杏仁9生石膏12甘草6贝母3 功能: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30.清肺散 生石膏20金银花10鱼腥草7青黛1前胡7杏仁7橘红2北沙参7海蛤散7川贝4木蝴蝶1 功能:清热化痰止咳 31.顿咳散 百部白前白芨紫菀冬花前胡车前子各等量 功能: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32.寒咳散 炙麻黄杏仁陈皮半夏茯苓苏叶各10干姜8细辛6甘草5 功能:清肺化痰宣肺止咳 33.防哮散 三甲散3份冬虫夏草胎盘粉各1份 功能:补肾建脾消积导滞养阴 34.白术散 党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各10桔梗6莲子10炒山药20薏苡仁12扁豆12砂仁6陈皮6 功能:健脾渗湿 35.三甲散 制鳖甲制龟板鸡内金炒大白15砂仁6泻叶1.5炮山甲15 功能:育阴潜阳消食导积 36.和肝散 全瓜蒌60姜黄15郁金15神曲15甘草15 功能:疏肝理气 37.清导散 生大黄二丑各等量 功能:泻下导滞 38.健脾止泻散 党参9茯苓9白术6煨豆蔻6焦三仙3广木香3甘草3 功能:健脾止泻 39.理中散 党参30白术30炙甘草30干姜20附子3肉桂20 功能:温中散寒 40.梅连散 乌梅黄连18车前子石榴皮54山楂炭90地锦草90 功能:清热利湿收涩止泻 41.梅栗散 乌梅婴粟壳五味子75 功能:收涩止泻 42.太苍散 太子参60车前子云苓苍术60藿香20焦山查20麦芽20乌梅60 功能:健脾利湿止泻 43.痫愈散: 生石膏90滑石90雄黄18白马蹄18勾丁90沉香18僵蚕90虫退54朱砂45 功能:清热涤痰镇惊 44.定风散 生石膏24天竺黄18蜈蚣20条胆南星12朱砂9 功能:清热涤痰镇惊 45.玉屏凤散 黄芪白术60防风60煅牡蛎陈皮60 功能:健脾理气 46.二陈散 陈皮半夏云苓附子 功能化痰降气平喘 47.止痢散 木香4.5黄连6白芍9川军1.5 功能清热利湿 48.藿香散 藿香10陈皮10半夏10丁香5 功能温胃降逆 49.龙牡镇惊散: 龙齿五钱,琥珀五钱,白僵虫五钱,虫衣三钱四分,蜈蚣三钱,全虫三钱四分,真朱砂三钱四分,牡蛎五钱,双钩三钱四分。 制法: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包装:每包五分,避光防潮 功能:镇惊熄风,安神通络 主治:高热惊抽,口眼歪斜,癫痫。 剂量:六个月以下,每包分六次,日服三次。 六个月至一岁,每包分四次,日服三次。 一岁至三岁,每包分两次,日服三次。 三岁至六岁,每两包分三次,日服三次。 六岁至十二岁,每包一次,日服三次。 ?保护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中医,为什么要消灭它? ?毛泽东:论中医!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永不沉没的伟人 ?庚子大疫《讨网红檄》?已遭删帖,发送“檄文”可获取原文图片 相关文章: ?上古篇:人文始祖,医学起源之伏羲制九针(附医案) ?中古篇:医学之圣,经方之祖之东汉张仲景(附治胃痛验方) ?近古篇:得众动天,力挽狂澜,匡扶中医之民国施今墨(附淋证结石方) ?中古篇:南药始祖,济世医仙之西晋道医潘茂名(附素女合欢丹) ?上古篇:中药鼻祖,药祖圣地之上古桐君老人(附糖尿病验方) ?我们从来没有想到,中医也能在舆论阵地上占了上风。 ?反辟谣,中医倒背控水急救法——中医人难道真的忍心被剥夺舆论终身吗? ?南京人民挺住,疫苗不防传染,但是防重症;不防重症,但是防死亡;如果不防死亡,那么一定防中药。 ?溺死中医?全面转移战线:疫情防控合理化建议征集来了! ?万千中医人,无不感动落泪,人民日报:中医药在两次抗疫中的卓越表现? ?疫情防控合理化建议:全民中药防控疫情,才是最科学的抗疫手段!! ?一场疫情引发的中医复兴思考之《告中华儿女书》?疫情引发的思考与内幕——《灵魂十问》之中西医之争?习近平:论中医。 ?医院一女护士确诊,已全程接种疫苗!上海一地升为中风险地区 ?帝国地坟场:美国打阿富汗20年,最大的输家是公知,却便宜了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本法自年3月1日起施行?人民日报证据来了!美专家是“合成冠状病毒第一人”?中医发明了痘苗——说说痘苗的发展史与疫苗今生前世?与虎谋皮——复兴中医的希望在民间,而不是向西方医学靠拢!?让中医药飞向全国,走向世界 欧美各国悄悄使用中医药防控疫情 ?德尔塔病毒猎手张忠德——“德叔”平安返穗:对战“德尔塔”。 ?世界第一伪善,比尔盖茨的人类减少计划。 ?三十功名尘与土,数万医书传春秋——宏扬中医文化,时不我待! ?为了抑制中国崛起,美国两次发动生物战,均遭中医成功阻击 ?人民日报: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互联网天下第一文阅读量数百亿,无人不识,你不承认都不行!?楼宇烈 不懂中医,就难懂中国!要了解中国,就必须了解中国的过去?考上中医药专业!18岁孤女想带91岁奶奶上大学,学校安排单间?论中医之邪:邪之义、邪之类、邪之治?遭受百年打击而不灭,中医还是“病”了,那么病因是怎么造成的呢?浅谈中医的起源,不知中医起源,何谈中医之伟大! ?我们不了解的一切?俄专家详细揭露“事件” ?美国事件 超1万名救援人员均患癌症,掩盖不住的真相 ?述说古代长生不老术与道家练丹术?中医的“气”—不但可以摸得到,也可以看得到 ?浅谈中医黑,你不知道缘由!?爱国主义思想宣传,是民族之根本,国家生死存亡之道。 ?《出师表》复兴中医为实现民族复兴之历史使命! 如有需要明代吴又可《瘟疫论》高清电子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zz/9633.html
- 上一篇文章: 1张图记全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最强致癌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