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伤肝伤胃那是用错了
肝胆疏泄无权,气郁化火,火随气窜,或上扰巅顶,可见胁痛、眩晕、头痛、耳鸣、目赤、烦躁、呕吐、溲赤、便干,苔黄舌红,脉象弦数诸证,治宜清泄肝胆,用《和剂局方》的龙胆泻肝汤为主方。 先师在临证中也善用龙胆泻肝汤清泄肝火,但主张变通化裁以便更加切中病机,提高疗效。 其有三处变通。 01一者龙胆草苦寒伤胃,方中再配栀子、黄芩、木通等则苦寒之性更甚,易伤胃气,也不利于湿邪之化,应当减其苦寒。 龙胆草用量限在6克以下,并去木通、黄芩,加蒲公英、射干。 蒲公英,苦寒且甘,入肝胃经,同样可以清泄肝热,且可甘缓胃气。 射干,苦寒入肺经,此处用之,决非取其清痰热利咽喉之功,而是以其降火之力助龙胆草的清泄之功,所谓“清金抑木”矣,而且射干伤胃之寒较栀子、黄芩为弱。 02二者行气渗湿,不用柴胡、木通,易用茯苓、枳壳。 因柴胡除清热解郁外,还能升举阳气,肝火上炎者,常常挟有肝阳上亢,故柴胡宜去。 木通苦寒之性太甚,且滑利力大,恐伤胃气又伤阴津而去之。 茯苓甘平,入心肺脾胃肾诸经,渗湿而不伤正,健脾和中,既护胃气,又可抑木,所谓“扶土以抑木”矣。 枳壳性微寒,行气畅中既利于渗湿又不伤胃气,易之为宜。 03三者应加入引经药,用薄荷3克,薄荷辛凉,入肺肝经,既引药达肝经,又可清头目,利咽喉,倍增其效。 先师认为: 肝胆实火易生,湿热常注,故清理肝胆之法,一则泻肝,二则清利,两者缺一不可,最宜用龙胆泻肝汤,临诊时之所以要变通,一是增其效力,二是保护胃气,治病不可不知“胃气为本”也。 本文选摘自《叶心清——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声明:本文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中内容为转载,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期待您的原创投稿,邮箱: qq.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zz/4898.html
- 上一篇文章: 两类人群体内湿气大,吃这几种中成药祛湿效
- 下一篇文章: 中医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处方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