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田才摄影报道)玛多地区地震发生后,连续三天多次余震似乎并没有干扰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

远处,县城边最大的一处灾区群众安置点顶帐篷的搭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这里是受灾最为严重的黄河乡、扎陵湖乡、玛查理镇的安置点——开阔的草原上,印有“民政救灾”字样的蓝色帐篷,放眼望去,宛若草原上盛开的龙胆花。

小铺生意火

在县城玛查理镇主干道唐蕃大道路边,几户卖西瓜、白兰瓜的商贩引起记者注意。

“老乡,这西瓜多少钱一斤啊?”

“两块五一斤”

记者上前搭上话。经过了解,这位名叫高志虎的商贩,来自西宁市湟中区共和镇,在玛查理镇贩卖西瓜已经有四五年了。“每到夏天,我就来县城卖西瓜。”“地震对生意影响不是太大,这两天生意还可以。”

走进闫朝伟旺盛蔬菜门市部,前来采购的居民、批发的顾客络绎不绝。“这个菜铺价格没变,品种齐全,我们是这里的常客。”附近住户才让当智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告诉记者。

“这甘蓝咋卖?”

“你们工地要量大的话,可以优惠点。”

记者以工地采购员的身份询价,麻利的老板娘凑到跟前小声说:“按批发价走,一块三(每斤),您看成不?”

“老板娘,让人抬三袋面、一件清油、装一袋上海青……”瞬间急急火火进来三四个冒着热汗的黑脸汉子,大声说。

只见一个汉子在柜台前给老板娘报账计数的同时,一名汉子开始抬货装车,还有一位在开来的电动车上归类货品……一时间,三四十平方米的菜铺人头攒动,喊声、催促声、问价声……不绝于耳。

记者挤出人堆,看到“产业园二期”路段有不少采购人员在装车。随即“逛街”来到“荣军商贸有限公司”超市。

七八个身着迷彩服的青年人一边在柜台前记账,一边在和老板杜利堂讲价钱。“这件酱油再便宜点,我们都装一车货了。”“我觉得那三件饮料也应该少算点,不然超了预算报账就难啦。”

全是“团购单”

顾客你一言我一语,搅得杜利堂晕头转向。好在她爱人“坚持原则”,一看就知是个精明人,没做太大让步,买卖双方倒也皆大欢喜。

在杜利堂算账、抬货、让客的当间,他抹了一把汗说:“地震发生后,铺子生意好的原因是没有涨价,所以团购的销售量大增。”“昨晚到了两车货,一车11吨、一车19吨。雇人卸货到凌晨两点啦。”仔细一看,他带血丝的眼里,透出疲惫。

“最让我感动的是,昨天省州领导来我们超市,视察保供保稳工作,让我们公司成为承担应急保障任务的单位之一。能为灾区群众贡献一份爱心、承担一份责任,我感到非常光荣。”从河南老家来玛多做生意二十多年的杜利堂,谈话中早已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

此外,地震发生后,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商场超市、食品药品经营场所和特种设备运行单位了解受灾情况,检查市场秩序、商品供应、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等。抗震救灾工作组要求州县市场监管部门在确保干部职工和业主人身安全的情况下组织市场经营者安全有序经营,确保市场供应;组织流动售货车到灾民安置点销售蔬菜、食品等日用品,方便群众生活;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同时,在玛多县灾民安置点设置临时商品售卖点和餐饮店,解决受灾群众日常用品和生活需求。并多方勘察选址,积极筹备搭建临时集贸市场,组织经营户销售粮油蔬菜、肉类及日常生活用品,保障市场供应。截至目前,玛多县市场商品供应货源基本充足,蔬菜、肉类及日用商品等价格没有发生较大波动,市场秩序稳定良好。(完)

本文来源:青海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zz/11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