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活着就是成功的人生

——“王先生讲座”引发的“短视频”热潮

作者:王礼民 主播:文仪

  对于过了耳顺的一个人来说,快乐地活着就是成功的人生,快乐并非人人拥有。但耳顺之后的我,退休生活既充实又快乐。

(一)

  我这一生,下乡十年垦过荒,上山几年教过书,航天系统二十载。退休后,我有了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开始整理影像资料,先是整理知青时期留下的照片,并把照片做成视频,与朋友们一起交流和分享,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

  接着整理在航天系统工作时的影像资料,不料留下的照片却最少。在新新机器厂十年,只保存了一张保卫科办公室人员的集体照和几张消防队的野外训练照;在研究所十年,仅有一张在教学发动机前的纪念照和几张突发事件的演练照。这因为航天系统有着严格的保密制度,没有在火箭现场的工作照,也没有在火箭发射基地的照片,自然是理所当然的吧。而较多的是旅游和返聘后的工作照。

  翻阅这些静止的照片,总感觉缺点什么。经过编辑,制作成动感新奇而有趣的视频影像,既保留了记忆,也引起了众多朋友们的共鸣。知青战友和同事也有不少照片和录像,都想展示、交流,回味青春和奋斗的时光,与大家一起分享欢乐。于是,我开启了编制、教学视频短片的“王先生讲座”,上传了自编的视频教学短片。

  几年下来,视频教学和拍摄活动成了我退休生活中快乐的内容。

(二)

  我的视频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对老年人比较合适。

  对于能在网上查看新闻的老人,我推荐其先学“56在线照片编辑器”。只要点击图示的按钮,选择合适的模块,依次输入照片和音乐,就能自动生成视频片,这个方法门槛低,见效快。

  对于存有磁带的老人,我推荐使用卡,外置式视频转换卡或外置式光盘刻录机。前二者可供再编辑,后者可以直接刻成DVD光盘,对于没有电脑的老人寻找回忆更合适。后来,磁带机有了可用的USB接口,直接导出视频,就更方便了。

  对于能在网上收集信息素材的人员,我推荐“知羽照片编辑系统”,导入照片后,依次点击五个按钮,就能自动生成相当专业的视频短片。该款软件模板多,导出格式多,适用于有“新奇”想法的人群。

  对于想按自己脚本制作视频的人,我推荐他们学习“会声会影X5”软件(读“会声会影叉五”)。我的经验是,只要认真安心听课,一般都能操作。

  近年来,手机功能大增,拍照录像,全景延时,“美篇”“彩视”,大都可以做到无师自通。教学中,我讲的最多的是,不要迷信依靠子女的指点,老年人要树立自学的信心,坚持使用一定会有成效。参加学习影像编制的学员中,有自家的亲戚,有农场的“插兄插妹”,有学校的同窗校友,也有航天系统的老朋友。教学方法,有课堂教学,也有“单个教练”;有“样例教学法”,也有“基础教学法”,因人而异。

  所谓上课,说白了就是帮助学员竖立信心跨过一个门槛,解除学不会的顾虑。“现在这些操作软件,大都是中文化、图示化,按钮化”,“只要按照文字的提示,图标的示意,就可以操作下去”,这是我的教学理念;老年人理解能力强,少则一堂课,多则三堂课,都能进入自学境界,继续学习,这是我的教学经验;我还编写了相应的教学片,用于练习、复习和交流。

  视频讲座既是学习的开始,也是交流的起点,以兴趣为中心。

  黑龙江兵团六师62团“红卫校友网”上,以“王先生讲座”落款的各类视频和教学片,引起了朋友们的   讲座来了几位学员的朋友,起初仅是与老朋友会面并不准备学视频,旁听之余来了兴趣,“这么简单,我也可以做”,后来成了视频制作的热心人。在这个圈子里,原来的“所王老师”,成了做视频的“王先生”,62微视频团队也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除了自娱自乐外,也开始为知青会议和知青文艺演出服务。

(三)

  退休10年来,62微视频成了我们农场知青退休后的一个新团队。“62团微视频”是一个松散的、边界模糊、以娱乐开心为宗旨的知青群体。因制作部分上海知青活动的报导片、专题片和知青聚会活动片为大家所熟悉。

  “62微视频”的成员有进有出,但骨干队伍稳定。“62微视频”的风格,以“快”著称,虽称不上精品,但也讲究新闻“五要素”。

  “62微视频”的特点,以“开心”为出发点,“找个理由聚一聚”是口头禅,“会前有准备,会后有小结”已成章法。队员平时在各自连队群中活动,需要时参加团队的集体活动。

  “62微视频”集体活动时,探讨拍摄技巧、提高制作水平是主要内容。在视频制作讲评会上,有新学员汇报学习心得体会,有老队员讲解各种模板的使用和改造,有分享制作自己连队聚会短片的心得,也有介绍视频制作时,音乐或配音的编辑经验,这样,丰富了老年人快乐的内容和层次。

  “62微视频”各成员制作的影片,各具特色。网名为“庄稼人”的赵克勤、丁秋云夫妇,以“雅”字立足,视频“中规中距”,片如其人,是微视频团队的主要台柱,近年来,“庄稼人”的航拍作品更是引人注目。

  网名“老傅”的景学大哥,以“忠”字贯本,其对事件的理解有着独特的见解;队副赵建平的视频以“新奇”见长;网名“小草”陈青卿的作品以“精致”闻名;著有《龙胆草》李昌文的视频,则是优美的文字与流畅的视频共存;刘炳沿、程勇、朱放、张诚的视频各有千秋,各有所长。萧庭森是国家一级摄影师,给“微视频”带来专业的课程;而在给知青研究会制片时,得到的一次次中肯的指导,则是微视频团队在业务上不断进取的动力。

  近年来,新加入微视频团队的“鱼儿”、“东东”、“幻想”等相机和手机的拍摄与制作,成为“62微视频团队”视频的新品种,而她(他)们的文艺天才、即性表演的天赋,成了62微视频中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王先生的视频”则是拾遗补缺,为大家“守球门”。

  “62微视频”集体活动时的专题讨论会,也会对航拍“无人机”,平稳拍摄的“osmo”,简易吊臂机,拍摄机位等,进行技术性讲解和演示;对众多的视频编辑软件进行比较,如“威力导演”“VEGAS”、“EDIUS”、“Premiere”等等。在多款视频编辑软件中,选择“会声会影X5”作为主要使用软件,引入X5模板和模板改造及自制模板的概念,引入X9X10版本作为“特技”手法的若干补充,使表达形式更丰富,使用操作更方便。视频技巧的探讨,让我和我们在快乐中,寻求更多的触点和快感,使我的快乐拓展了视野,提供了层次。

(四)

  我们都是知青,都有过一段难忘的青春,都有过值得记忆的年华。刚开始,知青聚会“忆旧”是主题,接着就是旅游、治病、管第三代,今天,我们进入养老阶段,需要有一种安静的养老意境,告别“亢奋的快乐”转入“平静的快乐”,而摄影、绘画、书法、写作、讲座、研讨、思索、发呆,可能是平静的一种意态。我们62微视频正是这种生活方式的进行时。

  “62团微视频”有自己的   在新视频时代,视频制作和传播已不再是电视媒体的“专利”,网络传媒进入了大众唱主角的时代。如果说,62微视频的作品还有点内容、有点层次的话,那是缘于知青生活和退休后的生活理念的改变;能受到朋友的   我的退休生活平淡又充实,自己给自己找到了快乐,也给志同道合的老朋友增加了乐趣。如果你有兴趣,不妨“百度”一下“王先生讲座”(或王先生录像)五个字,一定会看到我和我的队友们的上百部短视频,记录着我和我朋友快乐的退休生活。当然,兴致不减的朋友,还可在“王先生讲座”里和大家一起交流拍照、摄影、视频制作的心得。

  朋友,“个人视频的新时代已经来临了”,每个寻找快乐的人都可以坐在电脑前,手机上制作一段效果非凡的、品质堪与专业摄影媲美的影片,何乐而不为呢?

王利民(中)

  作者简历:

  王礼民,男,年5月出生,汉族,上海华东师大一附中六六届高中。

  年8月参加工作,黑龙江省农场(建设兵团4师33团)、红卫农场(建设兵团6师62团)工程一连,制材厂;

  年—年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上海后方胜利中学。

  年—年上海航天局新新机器厂,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

新鲜早世界FM电台《别了,上海,我的故乡!》地址链接(复制地址链接,涂黑后,选择“打开链接”或者“复制”粘贴到地址栏打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zy/7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