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ldquo上火rdquo
前一段时间,给同事推荐了“引火汤”,治疗他的口腔问题。他就老说“上火了”。“上火”是很多人挂在嘴边的词汇。但是,上火的症状五花八门,病因病机各不相同,要治疗上火,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首先,我们要确定,什么是上火?都有哪些症状?如何辨证?然后才能用药。 火,在自然界是可见的,现在认为是物质的第四种状态,等离子态。火的性质主要是炎上。从阴阳来说属阳。是中医病因学六淫之一。与水相对。但是又是热之极者,与寒相对。所以,从对抗的角度,用水可以灭火,用寒可以降火。 但是,水火,在中医里是很重要的概念。内经说:“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内经有把火分为少火壮火。“少火生气,壮火食气也”。还提出了“火郁发之”的治疗方法。刘河间说:“气有余便是火”,所以发明了寒凉派。李东垣则发明了“阴火”,用甘温除大热。而人体最贵重的乃是命门真火,此火不息,生命不止。 上火的表现,更是各种各样。内经有病机十九条。原文如下: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 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心);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以上十九条,五脏病机五条;上下病机二条;风、寒、湿病机三条;火病机五条;热病机四条。火和热的病机占据了十九分之九。可见很多病与火热有关。 常见的上火症状,以五官头面为主,比如口舌生疮,咽干口苦,眼睛红肿,牙疼,流鼻血,还有大便秘、小便黄、不能睡眠和心烦等。此外还有一些皮肤科的症状,如瘙痒,红色的斑疹。 火,中医辨证首先辨虚实。有实火有虚火。中医认为,虚是正气不足;实是邪气旺盛。所以诊断上要看正气与邪气的过与不及。虚火,当然是因为五脏经络的气血虚造成的,一般是阴虚,也有阳虚的。实火,一般是感受外邪,或者湿、食、痰、瘀、郁等积聚阻滞经气造成的。 从哲学上讲,虚实往往同时出现,此处实,彼处必虚。此处虚,则必然存在彼处之实。因此,虚实夹杂往往并见,关键是区分标本主次。 从《伤寒论》六经来说,阳明病是火有余之病,其他的基本都是火不足。但是,少阴病、厥阴病也有上火的见证。治疗时就不能一味清火降火。我们一定要在看到火热的同时,细心观察是不是有虚的症状。 实火容易泻,虚火不容易治。长期不愈的上火,一定有虚的成分。比如口腔溃疡,有用补中益气汤治愈的案例。很多时候,用了很多泻火药,但是仍然无效,查舌红苔黄,不敢用滋阴药,殊不知舌象往往有假,不足为凭。改弦易辙可以加一两味药投石问路,古圣先贤都是这么做的。还有,难经说“实则泻其子”“母能令子虚”,从五行生克的角度指出了火不仅仅与心脏、心经有关,还与肝脾(胃)有着极大的关系。 常用的方剂和中成药: 牛黄清火丸 牛黄上清丸 龙胆泻肝丸(汤) 当归芦荟丸 当归贝母苦参丸 知柏地黄丸(汤) 加味逍遥丸 乌梅丸 泻心汤 黄连解毒汤 泻青丸 凉膈散 泻黄散 泻白散 导赤散 升阳散火汤 引火汤 潜阳丹 封髓丹 翘荷汤 荆芥连翘汤 犀角地黄汤 栀子豉汤 黄连阿胶汤 甘麦大枣汤 五味消毒饮 仙方活命饮 升降散 生铁烙饮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 麦门冬汤 玉女煎 建瓴汤 苦酒汤 安宫牛黄丸 百合地黄汤 防己地黄汤 三物黄芩汤 承气汤 大柴胡汤 杜斯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zy/7282.html
- 上一篇文章: 春天易过敏,过敏性皮炎如何来防治
- 下一篇文章: 涨价预警荣晟面膜,大牌眼霜史低螺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