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亭子里,山色皆来相就
冬夜最是寂寞,也最容易感知温暖。 总觉得周末太过短暂,有太多事情贪心着想做,却每每只完成一两件。大部分时候,怕冷怕孤独,导致周末只剩下简单的吃、睡、煲剧,精神上到底有点空虚。想知道山里的冬季是不是足够迷人,自然的夜里是不是可以看见星星,找不到伴,又想象不出来,唯有读书。读那些曾经深居在山里的作家,用心一点点写出来的文字。 今天的文章,来自芍药的好朋友植物私塾君,看了他写的《山之四季》笔记,我久久沉浸其中不愿脱身,想把这份宁静的沉醉,送给冬夜的泥萌。 {芍药姑娘Vol.} 山之四季 本文授权转载自植物私塾(ID:plantschool),转载授权请与植物私塾联系。 高村光太郎山居留影 小寒过后,湘南迎来最冷的天气,夜间温度降至零下几度。每晚结束该做的事情后,我便窝在床上读书。冬日的寒夜,最适合读一些安静的书,比如这本《山之四季》。若在炎热的夏天,我未必能读得下去,冬天却很欢喜,很自然的沉浸到书中的安宁里,妙不可言。 日月星辰、山野万物,一个人住。《山之四季》是日本诗人高村光太郎的山居笔记,很薄的一册书,只有15篇文字。包括「山之雪」、「山之春」、「山之秋」、「山之人」以山为题的文章,还有「早春的山花」、「过年」、「夏日食事」等随笔。 高村光太郎的小屋位于岩手县的山中,离最近的村子有四百多米。虽然时有村民或外地友人到访,更多时候,他都是一个人种植、割草、施肥、看雪、吃饭。 他用和缓而冲淡的语调,记录着家门前四时的流转、夜空中明亮的星辰、山野间繁茂的树木、边境上起伏的群山,还有蓬勃生长着的八葵、赤杨、蕨菜、紫萁、蘑菇、猪牙花、龙胆花等植物,以及蝮蛇、狐狸、郭公、山鸡、秋虫等动物,此间种种,活泼可喜,很容易就将人带到了山野中。 写植物,他说:虽然季节到来的时间有早有迟,但每个季节的物候都严格遵循自然规律,绝不会随意乱来的。雪层融化以后,南面向阳处的枯草地就露出来了。 紧随其后的是八葵,在雪间的空地上,突然冒出两三株八葵。它们十分圆润,聚集着山间的精气,且充满了生机。 吃八葵的时节,赤杨上结满了金线花,田边长出了千叶萱草的嫩芽,而水边的山崖上,则长满了一种叫「猩猩袴」的野草。紫色的猪牙花在谷地上成群盛开,场面十分壮观。 写鸟类,他说,春天的山鸟简直就像动物园里的一样,种类很多,有黄莺、山雀、野鸽、云雀等,还有知更鸟、琉璃鸟、黄道眉、黄鹡鸰等,实在数不胜数。 并且,他对每一种鸟的习性了然于胸。啄木鸟是勤快的,总是孜孜不倦的啄着木桩或木柴。杜鹃是急性子,天没亮就开始叫,一整天都「本尊没来吗」地叫个不停。鹡鸰们不讲卫生,连脏东西都会去啄。黄莺的叫声最优雅,且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春夏秋冬,四时流转,时间在这里不是割裂的,高村光太郎一整年一整年地与大自然在一起,草木鸟兽虫鱼,他念着它们的好,观察,记录,赞叹。下笔成文,却是简洁得很、平易得很,又兼有日和寂静,令读的人心里一下子安静了。 优美的文字,像是在对孩子娓娓诉说。读书里写四季的文字,就如同行走在三四月的山野间,好风一缕,花朵微微动了一动。人的心里,被这偶得的美触动,也微微动了一动。好风、好花,清淡的文字,都是可喜的东西,值得珍惜。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懂得珍惜这无用而美好的一切。这是很遗憾又无奈的事。 「坐在亭子里,觉山色皆来相就」,这是汪曾祺说过的一句话,拿来表达高村光太郎的文风也合适。读着,读着,你就会发现山间的野趣,鸟鸣呀、云朵呀、雾气呀、花香呀,争相向你奔来,胸中顿时满溢着大自然的清气。 日本生活美学家松浦弥太郎,非常热爱《山之四季》,他说:《山之四季》这本随笔集,优美的文字像是在对孩子娓娓诉说。 他尤其喜欢第一篇《山之雪》,一次又一次地抄写、朗读。梦想着能在雪夜的山庄住一晚,哪怕一次也好。松浦弥太郎有这样的向往不奇怪,因为光太郎笔下的雪世界实在是令人神往。 从十一月到隔年三月,山中连续不断下雪,四面都是白雪,悄然无声。尽管如此,高村光太郎还是偶尔能听见地炉里柴火毕剥的响声,以及水壶里热水沸腾的微弱声音,还有啄木鸟忙活着的「咚咚」声。 这些文字,一蹦一跳的,使我想起童年时的雪夜。下雪的夜晚,并不是完全无声的,偶尔有枯枝被雪压断的嘎吱声,以及不知从何处传来的狗吠声。次日清晨,打开大门,只见远山笼上白纱,树木道路悉为雪掩。翠竹枝上堆白花无数,低眉俯首。早起的行人,留下一行脚印。 在雪天,我最爱做的不是堆雪人,而是撑一把伞,到竹林里,轻摇竹子,听雪团团打在伞上的噗噗声,这让我有一种完全被雪覆盖的快乐。高村光太郎一到下雪的天气,就从屋子里跑出来,感受白雪从头顶将其覆盖,这种体验总让他感到由衷的快乐。对的,就是一种由衷的、纯粹的快乐。 唯有天真多得意在《陆奥的音讯》一篇中,高村光太郎写自己参加了一个剪纸画遗作展,作者叫智惠子。他称她为「智惠子小姐」,说她的作品「已然超越了抽象画派的范畴」,带有一种「自由、本然、润泽、丰饶,偶尔还有点诙谐的味道」。最后还提到一位精神病科博士的评价,「这些作品中,只有三张能被认定为是精神异常者的作品」。 这一段,高村光太郎写得热情而节制。我读到书的最后一部分才知道,智惠子小姐就是他的亡妻。年,智惠子因为精神疾病去世。高村光太郎因此一蹶不振,无法进行艺术创作。而后,迷惘中的他又为侵略战争摇旗呐喊,创作诗歌作品。 高村光太郎隐居到岩手县,则是日本战败,他在东京和花卷的住所均在战争中被毁后的事。彼时,他是「一介无名游魂,过的是这样孤独的生活,没有父母,没有妻儿」,「一边思念着爷爷、父母和智惠子,一遍思考着发生在日本的巨大变化,对于自己过往的行为进行深刻的检查」。老来多病,他常常一边咳血,一边书写文字。然而,身体上的疾病可医治,精神上的苦痛却是治不好的。 从欧美游学的海归,到艺术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再到痛失爱妻的丈夫,最后,孤身一人隐居山间。这时的隐居生活,近乎是赎罪式的放逐了。了解这些,再回头来读这本小书,又有了不一样的意味。 他写草木鸟兽,写四季变幻,写山里的人,无不饱含一种热爱,仿佛他生来就属于这片山野。他故意将原本的「高村光太郎」藏起来,甚至不提智惠子是他的妻子,转而将情感寄托于自然万物,看似不动声色,实则深厚有情。他说,「所做的任何事,都是顺其自然,一点也不觉得孤独」。 所以,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会像孩子一般,一下雪就出来「淋雪」。然后,兴致勃勃的「读」脚印。他写,兔子、狐狸、黄鼠狼、老鼠、猫还有人,脚印各不相同。兔子的脚印看起来就像英文字母中的「T」,狐狸的脚印只有一列,老鼠的脚印就像邮票的线孔一样。 入睡时,他把面包包在纸里,夹在胳肢窝下面,老鼠就会连纸一起拽着走,用手一敲榻榻米,老鼠就会吓得跳起来。此时的高村光太郎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却做这些孩童般的游戏,甚是可贵。 我想,这是在洞察世事后,仍存了天真意; 在过滤掉痛苦后,获得了安宁心。 而过往的苦痛,在四季的流转中, 好像全都隐遁了, 「只是静静地忍耐着, 等待着山间的秋风带来下一个季节的音讯。」 作者简介:高村光太郎(-),号碎雨,日本诗人、雕刻家。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后赴欧美留学。归国后投身唯美主义艺术运动,是白桦派和民众诗派的重要成员。战后蛰居山间,写下《山之四季》。日本《向学新闻》评价:「一生的最高杰作,就是他自己的人生。」 END 本文配图来自花瓣网 如果你喜欢这篇内容,欢迎转发朋友圈 转载请到后台回复,按要求操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yp/6065.html
- 上一篇文章: 选料上乘工艺精湛,同仁堂龙胆泻肝丸对治湿
- 下一篇文章: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一株草带富一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