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干把绘就的蓝图变为美好现实清原满族自
姚磊是省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法学博士,年选派到清原满族自治县英额门镇转湘湖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两年多来,他边学边干、苦干实干,从一个没有农村生活经验的青年干部,迅速成长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行家里手,在基础较为薄弱的转湘湖村,一年一个台阶,扎实地完成了预定的三年发展目标。 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绘制三年发展蓝图 年以前的转湘湖村是一个因林地改革而引发激烈矛盾,到县、镇政府群体访突出的村,也是村班子不团结不稳定的村。由于矛盾突出,这些年来转湘湖村的发展较为落后,在中药材特色镇的英额门镇,部分村的村民通过中药材实现了增收,而地处全镇最北部的转湘湖村中药材面积不足百亩,产业发展落后,没有村集体经济,是全镇“南药北移”没有打通的最后一个公里。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姚磊驻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入户开展调研,他用近两个月的时间走访老党员、贫困户、到田间地头与村民唠家常,到镇政府农业、水利、综治等部门寻计问策,到中药材产业发展好的村实地考察。在经过细致深入调研以及与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请示、研究后,姚磊与村两委干部拟定了因地制宜的三年发展规划:首先用一到两年的时间解决好村内矛盾问题,实现和谐稳定;同步统筹发展好全村中药材产业,打通全镇“南药北移”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村民增收;最后在村内稳定的基础上,结合本村产业特点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 二、从小纠纷入手,有效解决村内矛盾隐患 落实好三年发展规划,最基础、最关键、也是最难的就是有效解决村内矛盾。姚磊决定从小纠纷入手,抓早抓小,积尺寸之功,逐步化解村内矛盾隐患。年9月在县司法局、镇党委的指导下,转湘湖村成立了“姚磊个人调解工作室”,调解工作采取调解委员+调解工作室+镇司法所三位一体的调解机制,改“个人调解”为“个人+集体调解”模式,依靠道德约束力、舆论影响力和情感感染力,实现定分止争。对一般矛盾纠纷由调解委员个人直接调处,重大疑难纠纷由调解工作室组织村干部集体调解,必要时请镇司法所人员参与、指导调解。依托“三位一体”调解工作机制,共调解矛盾纠纷40多起,其中重大矛盾纠纷8起。调解工作室还义务为本村以及全镇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和帮扶60多次,共帮助村民和村集体挽回经济损失20多万元。到年初,转湘湖村已实现到县、镇零上访,村内和谐、班子团结。 三、从示范田做起,打通“南药北移”最后一公里 英额门镇是“龙胆之乡”国家地理标识所在地,是龙胆草道地药材产地,而转湘湖村由于观念等原因,年前中药材种植者很少,村民收入普遍较低。姚磊和村两委同志通过引进种植大户、请农业专家到村授课、组织村民外出学习等方式,积极引导村民种植龙胆草等中药材。特别是在年冬季的农闲期,姚磊和村两委同志走家入户,点对点引导村里的生产经营大户整合土地种植龙胆草,成功打造了示范田。到年上半年,转湘湖村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亩,较年前的不足百亩增加了6倍,实现了种植者增收、村民地价上涨、村内务工机会显著增多的效果,有效带动了10多户贫困户增收,部分贫困户种植中药材年增收2万元以上。在村内稳定的基础上,结合本村中药材种植面积增加,而本村没有提供相关农机服务的市场现状,转湘湖村围绕中药材种植、收获发展农机服务的集体经济项目,村集体每年预计有5万元稳定收入。 四、从教育抓起,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姚磊深知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一到乡村他就对村里有无辍学情况进行了逐户摸底,他将三名辍学学生劝回复学,同时建立“党建+扶贫+教育”长效工作机制,由四名支部委员定向帮扶六名贫困家庭和复学学生,复学学生中已有一人在年高考中考入师范院校。为解决贫困学生学习的后顾之忧,他帮助四名学生申请帮扶资金1.8万元。定期组织开展团学活动,在寒假为全村中小学生组织召开“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主题团课;在暑期组织开展“暑期小课堂”活动,请本村在读大学生为村里的孩子义务补习功课,交流学习见闻;每年义务帮助村里考生填报高考志愿;与考入大专院校新生交流大学学习心得。 扫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yp/5919.html
- 上一篇文章: 用实干把绘就的蓝图变为美好现实清原满族自
- 下一篇文章: 养胃效果超赞的5种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