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抗白北京中科技术精湛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_p2/

万物竞茂,于斯为盛。当下的临沧大地上,处处激发着科技创新活力,催生着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临沧坚持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统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临沧建设,积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技支撑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日益凸显。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市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氛围空前浓厚。

智慧引领,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临沧是我国最大的普洱茶原料产地,被誉为“天下茶仓”。如今,临沧茶乘着科技创新的翅膀,实现了从一片叶子到一个产业的华丽转变。

“我们自主开发了茶叶数据化管理交易平台,实现了茶叶智慧入仓、专业仓储、智慧出仓,临沧茶通过大数据网络销售到了全国各地。”入驻临沧工业园区后,云南一叶茶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惠企援企政策扶持下,公司依托“产业园+交易平台”“行业大数据”的优势,合理、高效利用本地优质茶资源,建立“智慧茶仓”,构建起专业仓储、交易、物流、电商和茶叶金融服务平台,为茶企茶商提供了一站式高品质流通仓储服务。

年,以对口帮扶为契机,华中科技大学余龙江教授带领团队入驻临翔区,研制成功具有国家专利的“纯造普洱”系列相关技术,并将技术转化到蚂蚁堆茶厂,批量生产出世界上“最洁净的普洱熟茶”。如今,蚂蚁堆茶厂拥有纯造普洱熟茶生产线、普洱生茶生产线、普洱红茶生产线和精制加工生产线共4条生产线,可实现年产吨茶,预计产值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以科技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从源头上解决了临沧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让消费者随时随地能喝到一杯安全、健康、好喝的茶。

临沧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优势,蕴育了丰富的药物资源,素有“药物宝库”之称,有滇鸡血藤等珍稀名贵中药材23种,有药用植物余种。

“十三五”以来,临沧市结合“科技入沧”,进一步深化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依托院士、专家及创新团队,汇聚科技力量,整合优势资源,开展以滇龙胆、滇黄精、滇重楼、滇鸡血藤为主的中药材引种栽培与地方特色品种种苗繁育和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支持复方滇鸡血藤膏剂型改良和大黄藤产品研发及有效成分高效提取工艺研究等,围绕“补链、延链、强链”做文章,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延伸。

目前,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取得快速发展。年,全市共完成中药材累计种植面积70.3万亩,产量达2.6万吨,实现农业产值9.4亿元,建成生物医药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户、科技型中小企业23户。

30多年前,一粒澳洲坚果种子从澳大利亚漂洋过海扎根临沧,经过发展,临沧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的澳洲坚果产业核心区。为弥补临沧坚果在打造品牌、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延长产业链上的发展不足,临沧打起了“科技牌”。

筹建国际澳洲坚果交易中心,以坚果贸易为基础,利用区块链技术和大数据,把种植农户与销售终端、加工企业和消费者链接起来,推动坚果产业、物流产业、金融产业持续发展;引入科研工作站,从事澳洲坚果在临沧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并为园区的精深加工企业提供产业技术服务,再将实验室中的产品推向市场。

茶叶、中药材、坚果的转型升级之路,只是临沧努力追寻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临沧工业园区加快升级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与各大高校、研究所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关系,吸引和培育了一批技术创新人才,构筑起园区高端人才聚集地,有效提升临沧优势资源转化。年度,在抓好25项续建项目实施监管的同时,全市围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安边兴边科技综合示范、绿色低碳发展创新示范等方面,新立项目20项;在蔗糖、茶叶、核桃、中药材等重点产业领域共突破关键技术8项,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12项,开发出新产品33个,建立生产线18条,制定技术规程和标准21项,建立追溯体系3套。

互联网+,助力“健康临沧”

“医院看病可以通过手机预约挂号,医院直接去诊室看病,很是方便。我每次挂号、缴费、查看检查报告都是用手机,这样可以减少排队等候的时间……”市民陈女生对记者说,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yp/13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