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学习染色原理和方法,掌握微生物涂片、革兰氏染色、无菌操作技术;巩固显微镜的使用。

二、染色原理

微生物(尤其是细菌)个体微小,其机体是无色透明的,在显微镜下,微生物体与其背景反差小,不易看清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若增加其反差,微生物的形态就可看得清楚,通常用染料将菌体染上颜色以增加反差,便于观察。

微生物细胞由蛋白质、核酸等两性电解质及其他化合物组成,所以,微生物细胞表现出两性电解质的性质。两性电解质兼有碱性基和酸性基,在酸性溶液中离解出碱性基呈碱性带正电。在碱性溶液中离解出酸性基呈酸性带负电。经测定,细菌等电点在pH=2~5之间,故细菌在中性(pH=7)、碱性(pH>7)或偏酸性(pH=6~7)的溶液中,细菌的等电点均低于上述溶液的pH值,所以细菌带负电荷,容易与带正电的碱性染料结合,故用碱性染料染色的为多。碱性染料有美蓝、甲基紫、结晶紫、龙胆紫、碱性品红、中性红、孔雀绿和蕃红等。

微生物体内各结构与染料的结合力不同,故可用各种染料分别染微生物的各结构以便观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yp/12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