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反酸、烧心这一症候。在大家的认知中,可能都以为它是胃病的代表。

要是此时用调治胃病的办法进行应对,或多或少也能见到些许效果。但是缺陷也很明显,那就是时间稍有过长,就会再次复发。特别是当我们在繁忙的时候,或是遇事急躁、心情烦躁的时候,症状就会有明显地加重。

接下来,就来详细分析一下,上述的这一系列症候,在传统医学里是如何看待它的?

在传统医学中,有一个较为典型的症候,那就是“肝胃不和”。

也就是说,肝,主气机的条达。因此,一身脏腑的功能的正常开展,以及全身的气机是否通畅,这都取决于肝的条达之性。

而胃气又是以通降为顺,要是胃气不降。反而就容易逆行而上,这就容易导致我们反酸、烧心、欲呕抑或是恶心等。

胃气为什么会不降呢?

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就在于肝郁气滞。上面我们提到,肝主条达,主气机的通畅。要是肝郁气滞了,那么势必就影响了肝的条达之性。

也正因如此,反酸、烧心这一症候的发生,才会在我们繁忙、遇事急躁、容易上火、心情抑郁、情绪波动较大的时候频繁发生。因此,若要应对这上述的胃部不适等症候,我们就势必要从肝入手,保证肝的气机通畅。

临床上是如何应对的?

医家前辈经验方:柴胡12克,枳壳12克,杭白芍12克,陈皮15克,川芎10克,香附15克,炙甘草10克。

组方意图也很清晰明了:

方中以柴胡来疏肝解郁;白芍和炙甘草,用以养血、敛阴、和营。而这一步,主要在于养肝。

此外,在上述的基础上,再加入香附,这能进一步达到梳理肝气的目的;再用川芎来活血行气,让肝经气的血更加调畅;

组方中所用到的陈皮和枳壳,其主要目的就在于健脾、行气,令体内气机的运行更加通畅。这样一来,肝气就得以恢复原有的条达之性,血脉也能通畅。

因此,就能解决肝郁气滞的问题了。

当然,在实际临床运营中,还需临证加减。就比如说:

脾胃虚弱较为严重的,就需要加入白术和茯苓;

要是寒湿比较严重,就需要加入高良姜或是桂枝;

要是还伴有肝胆湿热,就需要加入龙胆草;

要是呃逆抑或是呕吐较为明显,需要他加入旋复花等。

而这里的经验方,最早则是出自《景岳全书》。其主要目的之一,就在于疏肝行气,调治肝郁。要是将肝气调和,肝木不再横克脾土。那么胃的通降之性也就能快速地恢复正常,自然而然,反酸、烧心也就得以解决了。

当然,要想这一方法能完美地运行,是需要有独到的见解,以及对药理的细致把控。因此,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在日常的养护中,只需做好下面两件事即可。

第一件事:适当地运动

散步时,我们的心情会更加缓和。因此,经常习惯性地散步,除了能减轻心理压力外,还能有效地调节情志。从而,降低肝气郁结的患病风险,来预防肝的损伤。

第二件事:每天适当的饮水

适当地饮水,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身体内的新陈代谢。此外在,饮水时加入一些天然中草药小植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养护肝脏,修复我们损伤的肝细胞,有效预防肝脏疾病。

①菊花: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②决明子:清肝、护肝、明目;

3、枸杞子:清肝明目,滋补肝肾;

4、金银花:清热解毒,消炎退肿;

5、牛蒡根:散风热,消毒肿。

上述的几种养肝材料,经现代工艺,严格按科学配比制成小茶包,方便携带,更不需要每天煎药,每天一包代茶,从而达到疏肝解郁,降肝火,肝自然就变得越来越健康了!

总得来说,要是反酸、烧心经常在情绪波动大,或是劳累忙碌的时候出现。就需要考虑是不是有肝郁问题的存在。在传统医学看来,“解肝郁,胃气会自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yp/11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