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留意到“林下经济”这个词,是在黑龙江伊春。

伊春身处小兴安岭深处,漫山遍野都是树,林地占全市84%,耕田仅26万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伊春许多当地人没地种,就靠树林产生的经济链条吃饭。

我在伊春调研时,遇到一个大学兼职的护林员,她父母靠流转4亩林地,加外出打工挣钱,那4亩地拿来种木耳,一年能收7.5万袋,纯利在7.5万元左右,加上打工收入,三口农民之家,一年有十几万收入。

可见林下经济还是很有搞头的。

伊春的林下经济,除了木耳,主要是刺五加、蓝莓、红松籽、食用菌、山野菜(曲麻菜、苦脉菜、黄花菜、婆婆丁、马齿苋、地菜、燕尾菜、小根蒜)、树莓、五叶子、山葡萄、狗枣子等,伊春产的东西新鲜清甜,我在那里死不要脸地又吃又拿,回来胖了大几斤。

其实整个黑龙江的生活条件是相当优秀的,黑龙江经济不好,一般指普通人现金流不多,但黑龙江的下限在全国很高,人均农业资源爽得飞起,根据我亲眼所见,普通黑龙江人的下限,远高于湖南湖北安徽,远超河南河北甘肃。

但并不是全国都有伊春那么好的生活条件和地理环境,比如耕地质量不好,同样要发展林地经济,但基础要差得远的云南。

云南总耕地面积还不错,是湖南省的1.6倍,排在全国第六,但耕地质量差。耕地面积排全国第19名的湖南,粮食产量排全国第10名,云南反而排在第14名。

各省耕地面积排名

各省粮食产量排名

云南耕地质量差,是因为处在云贵高原,全省84%是山地,只能在山上开垦旱地,旱地分布零碎,收成较低,运输又痛苦,云南贵州大山深处的农民,过去一代代在山上开荒,还要像骡马一样越过高山深涧,才能将收成运到城镇贩卖,换取一点可怜的现金。

在广西湖南做农民苦,在云南贵州做农民更苦。

田地是在平原河流边,还是在山坡上,差别非常大。一个是水源问题,一个是温度问题,山上粮食很不好种,日子过得极艰苦,比如我去大凉山调研,当地民众就只能种燕麦、苦荞这种产量低又耐寒的作物,一般没办法种水稻小麦。产量低导致饭都吃不饱,天气太冷逼迫他们过去人畜同居,时刻面临生存危机,地理是造成他们贫苦的最重要根源。

云南相对好一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除了山高海拔高,全省50%又是红土,红土适合种茶树、花卉、杨梅、石榴等喜酸性土壤植物,但红土透气性排水性很差,不利于植物地下根系呼吸,矿物质少、酸性大,容易出现铝锰等毒害,不适合种植农作物。

红土通过多施有机肥、石化和补充磷肥改良,才能种水稻、甘蔗、油桐、柑橘等。

这次我本来是来云南旅游的,但是我职业病已经到了深度晚期,我见人就问当地人的收入、职业、农作物收成、生活情况。当地人被问烦了,他们带着我看一片片山地、一块块裸露的山石,跟我讲云南人的生存环境,和云南人的种种不容易。

我在年时,曾经从昆明坐了两天两夜的卧铺到保山永康镇,那一路让我深度感受到了云南有多贫苦,在颠来颠去的道路两侧的山坡上,我常常见到当地人,靠几块破木板拼成一个漏风的小屋,挂在山坡上居住,许多人还穿着破烂衣裳,一脸的困苦茫然,永康镇十几岁的少女给人做保姆,一个月包吃住仅仅元,饭店服务员每天干十小时以上没休息日,也只有至元左右的收入。

那可是年,我在广东打工虽然辛苦,但身边很少有人低于元一个月的收入,湖南也根本见不到那么破的房子,普通人更不会穿得那么破烂,那次旅程所见所闻,深深震惊到才18岁的我。

这次来云南,已经见不到23年前的贫穷状况,但部分人依旧过得不太好。

在云南一座座高山上,我看到还有不少人家居住在山头,旁边是一块块被开垦的旱地,我问起当地人这些山民的生活状况。

当地老乡说他们都生活得十分贫苦,大约可以在一座山头开垦出十几亩左右的地,不过缺少水源灌溉,一般只能种玉米和土豆,大概一亩地0斤,玉米和土豆收购价一般在一元一斤上下,差不多一年下来才能收00元,还要扣掉成本,一亩地纯利润元,一年0元上下,全家四口人的话,一个月才挣元左右,所以极贫困。

云南半坡上的旱地(自己拍摄)

云南裸露的红土(自己拍摄)

我说这种地方肯定养不活人,按国家的扶贫政策,这些人不是可以迁居的吗?我在贵州调研扶贫时,这种深山居民都是搬到安居房集中居住的。

当地老乡说贵州可能是国家扶贫示范地区,所以都顾得到,云南人口多、地方大,搞不过来,这种山民在云南还挺常见。

那这些人不能外出打工挣钱吗?

不行啊,老乡说,他们语言不通、受教育程度低,外出打工都竞争不过其他人。

我说那政府有没有其他办法帮助他们脱贫?

老乡想了一想,说到前面我们聊到的重点,他说可以搞林下经济。

我在云南和伊春的见闻,突然在这里不谋而合。

我问云南的林下经济主要是哪些,老乡说各地环境不同,各地有松茸、鸡枞、羊肚菌、木耳这些菌类,或者是田七、重楼、松下、黄精、龙胆草、白芨、石斛这些药材。

我问他身边有没有亲眼目睹的案例。

他说有,他同班同学就是这种山民,原本过得很苦,他们除了山坡旱地,一般还会有十几亩林地的产权,他同学家比较特殊,有亩林地,他们家把林地拿来种重楼,每年种20亩,连种了五年,第六年开始收获,20亩产出的重楼,把他们原先的贷款全部还完,第七年时家里赚了20万,从此彻底脱贫。

“现在他们家一到大节日或者过年,就把我们这些老同学叫过去杀猪吃饭,搞得好不热闹,我们去得多了,都不好意思再去。”

重楼是常见中药,有清热解毒、清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蛟伤什么的。

种植重楼的好处是根本不愁销路,种多少卖多少。

云南一些生物公司的药材种植基地,数据能做得更好,成熟的重楼亩产2吨左右,每亩保底收入30万元,黄精亩产4吨左右,亩产预计七八万元。

云南镇沅县就在重点推广黄精、重楼、白芨、云茯苓、龙胆等重点中药材,未来五年后,5万亩产值将达到4亿元。

在环境受限、扶贫困难的情况下,林下经济将是解决云南最底层贫困人口的重要手段。

不过没有任何事物是可以不劳而获的,前面种重楼的那位案例,也是冒着较大的风险来种植的。

他们家种得早,成本相对便宜,现在重楼每株1.2-1.5元,每亩种4-5万株,幼苗成本就在5.5-8.5万元左右,加上土地成本、设备材料、肥料农药等,每亩成本在10万元,而且要细心管理5年,才能收到回报。

重楼还有种类多、种源杂的问题,生长过程中,还需要耐心培养,有机肥料和水分要精细化管理,操作不当就有可能亏本。

而云南农民们想要保证收获一定有销量,还得保证中医获得大众的认可。

关于中医和西医的争论,在中国一直是个永恒的热点,每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yp/11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