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出汗是身体的自我防御反应,当身体内部温度过高时,身体内部的交感神经就会对人体的体温进行合理的调控,当机体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或者是生病的状态下,机体也会受到肾上腺激素的调控,皮肤排泄出大量的汗液,从中医角度进行分析,则是因为体内阳气不足、津液外泄所致,多数还会伴有气短、畏寒等症状。

了解汗液形成的机制,可以更好的理解下面的内容。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也会有这样的体会,在没有运动的情况下,身体总是在不停的冒汗,是不是因为我体内湿气太重了呢?

回答:身体总是在不停的出汗,可能是因为湿气重,因为湿气重的情况下,身体的内部就会潴留大量的水分,大量的水分聚集在体内,在外界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内部循环开始启动,通过皮肤这层屏障,身体内部的水分不断的向外界散发,形成了汗液。但湿气重并不是导致大量出汗的唯一原因,需要根据身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汗液是怎么形成的呢?

汗液的形成主要是受到交感神经的调控,当外界环境的温度过高时,皮肤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就会导致身体内部的温度过高,因为人的体温几乎是恒定不变的,维持在36.5度左右,当温度过高后,就会对心脏和大脑产生一定的危害,机体就会开启自我保护的模式,需要通过出汗像外界散热,汗液其实也就是我们细胞的内液和组织间隙液。

如果长时间大量出汗,我们就会出现口渴的现象,说明机体已经处于极度缺水的状态,要及时补充水分。

进行生理性出汗的阐述,避免与病理性出汗的混淆,了解缓解的的方式。

第一、生理性出汗

生理性出汗也就是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当我们的衣服穿的过多或者是长时间处于较为封闭的环境当中,因为皮肤无法及时进行散温,还有外界的空气不流通,就会发汗,当人情绪比较激动、进行剧烈运动以后,骨骼肌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造成皮肤出汗。

生理性出汗缓解方案: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一般无需特殊的处理,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根据气温的变化,合理的增减衣物,也不要长时间处于较为密闭的环境当中,大量出汗以后,也要及时补充水分,可以选择淡盐水进行补充。

针对具体病因治疗,达到根本性的改善作用。

病理性出汗

盗汗,盗汗发生的时间多在夜间睡觉的时候,早晨醒了之后,出汗也会随即的停止,从中医的角度进行分析,是因为阴虚阳亢,体内阴阳失调,就会造成汗液的大量蒸发。而从西医角度角度进行分析,多见于肺结核疾病,因为肺结核不仅是传染性疾病,更是消耗性疾病,消耗的过程中,就会导致身体大量的出汗。

盗汗缓解方式:中医可给予陈皮、白豆蔻仁、牡蛎、制半夏、泽泻、黄芪、生龙骨、桂枝、大枣、浮小麦等中药进行治疗。

如果盗汗是因为肺结核所致,可以根据医生建议下服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物进行治疗,需要联合、全程、规律性的用药。

冷汗,冷汗顾名思义就是寒冷或者是天气炎热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汗液,明显不符合常理,此类人群多伴有小便清长、舌苔颜色比较淡、脉搏跳动的也不是很有力,可能是体内的阳气不是很足或者是卫气不足所致,但也不能排除是发热后期,体温已经达到了顶点,随着机体开始大量散热,也会表现为出冷汗。

冷汗缓解方式:经常出冷汗的人,多数会伴有气虚的现象,可以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个人的体质,也可以选择中药材进行调理,比如黄芪、人参、枸杞等,还可以多吃一些山药、红枣、莲子、羊肉、牛肉等热性食物,也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

如果是因为受凉引起的发热,而出现的冷汗,首先也要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外界的寒气再次进入体内,还要多喝热水,喝水的量最起码要达到-毫升左右,不仅可以补充丢失的水分,也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疾病的恢复。

偏汗,偏汗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半身出汗,多数是因为风邪或者是湿邪进入了一侧的经络,或者是气血失调导所致,正常人一般也不会出现半身出汗的情况,多见于风湿疾病和中风的半瘫痪人群等。

偏汗缓解方式:因为偏汗主要出现在中风半瘫痪的人群,最重要的是进行中风的预防,中风多见于高血压人群,对于患有高血压的人群,要按时服用降压药物,还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如果已经出现偏瘫,要定期进行功能锻炼,进行力量的训练,也可以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

头汗,身体其他部位没有出汗,就这是额头或者是脖子出现大量的汗液,这种情况是属于上焦邪热,体质阴虚的人群,阴虚情况越是严重,头部出汗的也就越明显。

头汗缓解方式:头汗大多数是因为体质比较虚弱导致,可以多吃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食物,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当归六黄汤、桃仁承气汤、茵陈蒿汤、收汗丹进行调理。

自汗:自汗并不是因为天气原因或者是强烈的精神刺激导致,而是因为卫阳不足、肺气不足所致,这种出汗类型人群多表现为气短、畏寒和乏力,也多见于一些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人。

自汗的缓解方式:可以选择桂枝加黄芪汤来起到益气固表的作用,还可以选择归脾汤、当归六黄汤、龙胆泻肝汤进行调理。

结语:各种出汗的类型,都有不同的对症处理方式,可以选择相应的食材或者是药材,达到养阴、生津、益气的功效,还要避免风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yp/11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