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35黄芩
白癜风诊疗体系 http://pf.39.net/bdfyy/zjdy/140329/4364585.html《药性赋》选讲35(黄芩)61、黄芩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桔梗这味药。 知道桔梗善于向上打开肺盖,治疗咽喉疾患,风邪束表,同时更善于宽畅胸膈,使气机疏利,咳嗽自消。 当然这些都是桔梗的表面功效,我们要透过这表面功效看到这桔梗的实质。 那就是桔梗善于升提气机。所以凡是气机内陷不能升举的疾患,我们都可以考虑到桔梗。 如同张锡纯的升陷汤,还有古方治疗湿气下陷的参苓白术散,这里头都有桔梗。 所以不管你是上半身的胸中大气不足,还是上半身肠腑湿邪下陷提不起来,桔梗都可以用,不要只以为桔梗是治咽喉开肺盖的药,这样还小瞧了桔梗。 大家如果脚力好的话,要回归到《神农本草经》去,看看古人是如何讲桔梗的。 《神农本草经》说,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大家看本草经上提到桔梗三大功用,这三大功用似乎跟治咽喉止咳化痰不太搭边,如果你能够从药物的本质升降去研究的话,你就完全可以跳出病名的枷锁,进入中医调气机的领域中去遨游。 61、黄芩2首先第一点桔梗主胸肋痛如刀刺。 这是什么意思? 能够痛到像刀刺那样,中医认为这是身体有瘀血,不通则痛,所以不管你是肝气郁结,导致气滞血瘀内因引起的,还是外面跌打损伤导致局部瘀血,只要像刀刺那样痛,这时我们有个名方,前面跟大家提到,就是《医林改错》的血府逐瘀汤里头就用到桔梗,用它来打开胸胁部瘀气,把肺盖打开,那么瘀血自然就掉下来。 就像常有些病人,肝气郁结,刚开始乳房肋部胀痛,我们用几剂逍遥散就把她治好了。 但是如果乳房肋痛日久,你逍遥散力量不够,我们就可以再上面加些桔梗,专门打开胸肋部气机,专门主胸胁痛如刀刺。 为什么一味桔梗,它又不是活血化瘀的药,居然可以把瘀血刺痛治好。 这就要大家去了解中医的气血辩证,中医认为气为血至帅,气滞则血瘀,气滞是因,血瘀是果,所以长期生气的病人,肝气郁结严重过后,瘀血就会堵塞加重。 你表面上去活血化瘀,而不去疏肝理气,打开肺部郁闷的气机,那么你血瘀通开后,随后你瘀滞的气机又制造了新的血瘀,所以治血不要忘了治气。 但是为什么治气单用柴胡、薄荷这逍遥散里头的药物来疏肝理气,还嫌力道不够,原来中医认为,你五脏都有郁,不单肝郁,肺也会郁。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调说,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就是说各类气机郁闭,你除了疏肝还要考虑打开肺盖,就像家里闷热,你除了开电风扇,最好把窗户也打开,开电风扇是里面气机升降,把窗户打开,是内外气机对流,所以我们中医治病,既要看到里面气机升降,同时更要看到内外气机对流出入。 这样升降出入调好了,身体自然恢复得快。 61、黄芩3所以说,你如果跟对手下棋,只考虑到升降,出入没有考虑到。只考虑到疏肝,没有考虑到宣肺打开肺盖。 那么你治起病来,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用麻黄、桔梗来解郁,所以你临床疗效,始终还有一重窗纸没有捅破,还不够大开大合。 所以古人说,麻黄、桔梗能够解郁,妙在宣肺。 这句话把你理气的思路,最后那重窗纸都捅破了。 所以现在我们用小理气的药时陈皮、佛手这些疏理脾胃之气的药。 用中理气的药是柴胡、香附,这些梳理肝胆之气的药。 用大理气的药时桔梗、杏仁、麻黄,这些沟通天地之气的药。 所以纯粹的饮食积滞,你调它脾胃就行。 带些肝郁努力,你就要疏利他肝胆。 如果长期抑郁悲伤,像林黛玉那样忧愁不展,那人体肺叶不举,肺这伞盖没有打开,就像被绑得严严实实的雨伞一样,你这时不把肺盖打开,不要说胸肺不够气,导致瘀血刺痛,甚至周身气都不够,百病丛生。 所以这时你把肺盖一打开,瘀血就下来。 我们看有个滴水之器,它有个特点,就是你把上窍堵住,它下窍水就下不来,你把下窍一打开,它下窍水就纷纷往下滴。 所以这桔梗就是专门开启上窍肺盖的,这肺盖一开提,气血就流通下行。 这样一升一降,清气就发到肌表来,瘀血就排到下窍去。 所以血府逐瘀汤方歌中提到,血化下行不作劳。 61、黄芩你通过升清气于上焦,不梗于胸肺,用了桔梗跟柴胡,那么瘀血就顺着脉道,被桃红四物汤加枳壳、牛膝顺带到下焦去。 这样就达到欲降先升,升降回环,清升浊降的效果。 大家利用桔梗这个作用,还可以推出几条推论,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的。 书上说用桔梗通过开宣肺气,可以帮助通利二便,用于治疗尿闭或便秘。 这真是非常好的思路,因为这是从中医基础理论里推出来的。 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 所以肺气开宣,大肠就动起来,肺气郁闭,大肠就艰涩难行。 有个病人他有习惯性便秘,有一次感冒吃了开宣肺气,发表感冒的冲剂,感冒治好了不足为奇,让他感到惊讶的是,大便从来没有这么舒畅过。 他自己体会用这开宣肺气的感冒冲剂,比单纯服用通便胶囊还管用,于是他就变通使用这感冒冲剂做通便之用,但不解何故,反正就有效。 如果你中医基础理论扎实的话,你一看到这种情况,你会心一笑,不过就是肺与大肠相表里这句秘诀嘛。 所以以后看到一些大肠郁闭的,要懂得开宣肺气,打开你的毛窍,就等于打开你的肛门通道。 人体毛巧跟肛门都是排泄的,所以说八万四千毛窍是小肛门,肛门是大毛窍。你这样来理解中医,那么你再去用方遣药,超出常规,却能起到理想的效果。 那么如何开宣肺气使小便通畅呢? 这更有意思,中医有个五脏别通理论,中医认为肺与膀胱别通。 你肺是水之上源,膀胱是水之下游,通过开宣肺气,有助于膀胱小便流出来。 所以在治疗一些湿疹身体肥肿,尿不畅的病人,我们常用杏苏五皮饮。 ----------------------------- 说得好,香港脚不是香港的脚气传到大陆来了,而是大陆城市化速度快,与自然离得越来越远了,是现代的生活方式的相互承袭,所以可以看出不同的生活方式会引起不同的疾病。 特别是你有相同的不良生活习惯,比如不爱运动爱坐轿车,不爱太阳,只爱空调。 这样身体本来该排泄出去的浊气,通通被留在体内,那只能通过脚气狐臭口臭,阴囊潮湿,白带臭浊等途径来排出体外,这是给邪以出路。 我们要看到身体是在自救,如果这些浊气不发在脚上,反而熏蒸冲上脏腑,那问题就大了。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 以前轻松散步于丛林之间的景象,携手共同穿梭在田埂上的影子,以及脚踏着黄土地或青草绿地的日子越来越少了。 现在出入必车马,升降必电梯,西装革领,皮鞋厚袜,把人包得严严实实,完全屏蔽了跟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就连脚踏的大地也都变成水泥地。 身住的房宅也是钢筋水泥,悬空高架,所以接地气越来越少了。 前两天初中的同学一起聚会,有几个同学特别感叹以前农村的风光,他们用切身的体会说,在城市里胃口呆板,食物不搞个各种调料来刺激食欲,根本吃不下。 而在农村就点油烟炒出来的菜都胃口大开,在城市走几百米的水泥地人就容易累,在农村你走几公里的黄土地路山路,不单不累,反而越走越有劲,而且一接地气,不用消食化积药,胃口自然开。 穿着拖鞋在田边走路,晚上回去,脚部没有半点臭杂味。 确实为什么我们叫别人散步跑步都建议他在黄土地上干,因为土地可以让你关节缓冲,具有弹性柔韧性,而水泥地板,硬邦邦,都是力的对抗,缺乏力的柔和。 身体的健康需要更多的柔和,而不需要太多的对抗。 所以柔和的运动,是越做越有劲,越做越神清气爽,如太极。 而对抗的运动,人越坚持越累,最后搞得脏腑亏虚。 上次有个病人,他说他怎么越跑步越累,我们叫他把跑水泥路换为跑山间的田野泥土路,就一个转变。 他说以前跑两三公里腿就痛,现在跑五六公里不单不痛,身体还越来越有劲。 原来田间小道没有水泥地的硬邦邦,不容易损到关节,而且大地土壤可以帮你的浊气收降下来。 所以大家平时在城市里有条件又时间的话,每周哪都不需要去度假,你只需要到城市里的森林公园,比如在广州的话,我们常去广州的白云山,番禺的大夫山,进山可以洗肺,可以涤除污垢,这远比你躲在健身房里拼命运动要强。 而且人一旦在山林里头运动活动,胃口很快就开。 为什么呢? 现在很多人住高楼,很少接地气,中医认为,脾胃属土,多接地气,脾胃运化好。 跟我们同学的一对夫妻,他们生了娃子,娃子放在城市养,经常没胃口,隔三差五就病,一丢到村里头来,让爷爷奶奶带,经常在地上爬爬跑跑,从来没见过胃口不开的。 半年下来都很少生病,晚上也不闹。 这就是环境影响到的健康,所以将来城市的发展一定是要跟自然交融,而不是跟自然对抗。 在高度发展的城市,一定是自然风光很好的,而不仅仅是只看到钢筋水泥只看到高楼大厦,柏油公路。 我们现在人之所以多病,是因为他们太城市化了,忽略了自然,是因为他们离自然越来越远了。 记住人既是社会城市的人,因为需要经济,需要物质,但人更是自然的儿子,山林的人,因为需要健康,需要安详,需要舒适,需要自由。 ----------------------------- 月经期间很多女的会产生各种杂症,比如头痛痤疮湿疹加重或者痛经或者胸闷欲呕。 我们还是要遵循《病因赋》上所说的这两句话,女人经水不调皆是气逆,妇人心烦潮热都是郁生。 这时顺其性,因势利导,使月经顺畅排出,诸症都容易减轻,就像江河水满的时候,这时正是清理垃圾之时。 开闸放坝可以一举把浊阴排出下窍,所以我们经常会用到少腹逐瘀汤加减变化。 但凡妇人有痛经,经期血块,冬天腿脚容易凉的,在月经来的第一天就服用少腹逐瘀汤,连服用三到五天,经血排泄淋漓尽致,非常畅顺,往往第二个月很多经期综合症都减轻或消失了。 少腹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王清任甚至用此方来帮助妇人调经助孕,则会正符合中医浊降清升,瘀去新生的道理。 所以掌握时机很重要,其中女子月经周期就是一个大时机。 张锡纯在论牛膝时,提到治疗一个女教师,这女教师闭经,脑中经常痛,张锡纯知道这是血中瘀浊不能下行。 于是重用牛膝一两,再加土鳖从五枚,连服数剂,经通血行,脑中疼痛顿消,病人反映服完药物后,脑中清爽异常,分毫不觉再痛矣。 张锡纯从中便分析,病人脑中作痛,乃血气不降,攻冲而上,现在用牛膝引气血下行,土鳖虫破瘀通经,这样浊阴出下窍,瘀去经开,疼痛自愈。 所以大家可以从中看出张锡纯治病的思路是多么清晰,我用牛膝把气血引下来,头立马就不因为气血并走于上而痛了,但月经它未必能够完全通开,所以用一味虫类药土鳖虫善于搜刮经络,破血化瘀,这样把气血引下来的同时,再通过这两味动物药破出去,这样一引一排,两个动作,堪称降本流末,顺人体月经排泄之性。 张锡纯用药真是巧妙啊! 大家除了读《药性赋》外还要参看中药学教材,以及张锡纯的药性解,这样就更能活学活用中药了。 所以大家要掌握妇人特殊的生理规律,然后懂得因势利导,就可以治疗很多经期杂病,前面我们不是跟大家说了吗? 居然用普通的顺经汤,配上重用红藤,居然能够把脸部的疮毒,纷纷借着月经来潮扯下来,排出体外。 这就是以后我们讲藤类药时,要跟大家详谈的,凡藤类药都有一个特点,善于走窜,通达上下,而红藤更是特殊,不同凡响。 它除了把触手伸到脸上去,把经脉打通,更重要的是红藤能够排痈脓,清热毒化浊瘀,它直接把脸部的浊瘀扯下来,顺着月经排出去。 这就是藤类药善于伸展触手,畅通经络的表现。 所以在治疗女人痤疮里头,我们经常少不了用红藤。 当然痤疮在治疗上还要因人而异,在养生上更要注重多问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浊阴会不降? 是你经常吃辛辣烧烤,还是经常熬夜,阴虚火旺,更或者经常心急口快,焦虑紧张呢? 还是经常久坐不动,大便秘结? 这都要审因论治,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大家落实到具体人身上时,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够体现中医的真正精髓。 ----------------------------- 咽部是人体气机清升浊降的要道。 慢性咽炎,反复难愈,也要遵循这个升清降浊的大法。 清气不升则说话乏力,疲倦,浊阴不降则咽喉容易发炎肿痛,甚至沙哑。 严重的还表现为咽喉部长息肉,中医里头有某些药物专门引药到咽喉的,比如射干、马勃、山豆根。 但这并不能作为专治慢性咽炎的药物,因为慢性咽炎这个病名背后的病机多种多样,我们前面都跟大家讲过了。 如果长期熬夜,阴虚火旺,咽部疼痛,咽炎反复,你可能几瓶知柏地黄丸,就把它缓解了,通过滋阴降火,可以把咽炎治疗。 还有产期便秘,大便秘结,腹气不通,口咽部必定浊气不降,炎症反复,这时你可能用几剂凉膈散,釜底抽薪,再保持大便通畅,咽炎就下来。 还有一种,是肝气郁结导致的咽炎反复,两周前才有一个咽炎声音沙哑的妇女,一着急生气,咽喉部就肿痛,就憋气,甚至呼吸不利。 我们只给她开了半夏厚朴汤,配合逍遥散,吃了三付药,气顺结散,到现在半个多月都没有再发过咽炎,连胸中的憋闷紧张感,都没了。 大家看为何很多人一生气就脸红脖子粗,所以你要治疗脖子粗的问题,你得把他肝气郁结生气的状态疏散开,中医叫郁者达之,结者散之。 还有一些商人,经常下馆子应酬,研究太过,舌红苔黄腻,尿赤,咽炎反复不去,你只要把他黄腻的舌苔退下去,咽部就清爽了。 这方面的我们碰到最多,说第一句话你就能听出他有慢性咽炎,为什么呢? 声音嘶哑,听起来毛毛糙糙的,病人在看病过程中还不断地清嗓子。 这样几剂甘露消毒丹下去,舌苔退得快,尿由黄转清,咽部那种沙哑感就减轻了,呼吸都比以前顺畅。 但是医生也就只能帮病人帮到这里,你不可能代替病人去修心养性,病人还照样熬夜,照样吃辛辣烧烤,照样久坐不爱运动,导致肠道蠕动功能差,容易便秘,照样遇到小事容易气急心浮,容易跟同事朋友较劲。 ----------------------------- 咽部是人体气机清升浊降的要道。 慢性咽炎,反复难愈,也要遵循这个升清降浊的大法。 清气不升则说话乏力,疲倦,浊阴不降则咽喉容易发炎肿痛,甚至沙哑。 严重的还表现为咽喉部长息肉,中医里头有某些药物专门引药到咽喉的,比如射干、马勃、山豆根。 但这并不能作为专治慢性咽炎的药物,因为慢性咽炎这个病名背后的病机多种多样,我们前面都跟大家讲过了。 如果长期熬夜,阴虚火旺,咽部疼痛,咽炎反复,你可能几瓶知柏地黄丸,就把它缓解了,通过滋阴降火,可以把咽炎治疗。 还有产期便秘,大便秘结,腹气不通,口咽部必定浊气不降,炎症反复,这时你可能用几剂凉膈散,釜底抽薪,再保持大便通畅,咽炎就下来。 还有一种,是肝气郁结导致的咽炎反复,两周前才有一个咽炎声音沙哑的妇女,一着急生气,咽喉部就肿痛,就憋气,甚至呼吸不利。 我们只给她开了半夏厚朴汤,配合逍遥散,吃了三付药,气顺结散,到现在半个多月都没有再发过咽炎,连胸中的憋闷紧张感,都没了。 大家看为何很多人一生气就脸红脖子粗,所以你要治疗脖子粗的问题,你得把他肝气郁结生气的状态疏散开,中医叫郁者达之,结者散之。 还有一些商人,经常下馆子应酬,研究太过,舌红苔黄腻,尿赤,咽炎反复不去,你只要把他黄腻的舌苔退下去,咽部就清爽了。 这方面的我们碰到最多,说第一句话你就能听出他有慢性咽炎,为什么呢? 声音嘶哑,听起来毛毛糙糙的,病人在看病过程中还不断地清嗓子。 这样几剂甘露消毒丹下去,舌苔退得快,尿由黄转清,咽部那种沙哑感就减轻了,呼吸都比以前顺畅。 但是医生也就只能帮病人帮到这里,你不可能代替病人去修心养性,病人还照样熬夜,照样吃辛辣烧烤,照样久坐不爱运动,导致肠道蠕动功能差,容易便秘,照样遇到小事容易气急心浮,容易跟同事朋友较劲,照样经常下馆子,烟酒不断,那么咽炎就很难彻底根治。 医生只能暂时帮你咽部浊阴降下去,但你随后又把五脏浊阴调上来,这样一个小小的病都会变得反反复复。 正如口腔溃疡一样,有人治了好多年,看了不下数十个医生,还是没治根,医院都看个遍。 他们问为什么呢? 我们跟他说,当三个五个医生治不下你的病,那可能辩证不够精准,用药不够巧妙,如果十个二十个医生,还治不下你的病,这已经不全是用药层面上的问题了。 三分治七分养,是你自己安七分养没有尽到,如果病人知道多问为什么,问懂啊养生层面上去,慢性咽炎的根治,并不是一件难事。 ----------------------------- 如果看了好多大夫都难看好,就要多看看自己有没有违背人体使用手册,践踏养生误区。 首先小便为什么涩痛?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 为什么会不通呢? 这是第二个问。 首先先天的局部狭窄堵塞,它会不通。 第二后天饮食,偏于肥腻,大家看为什么肥腻的东西,经常丢到洗水盆里,洗水盆的管道周围就容易产生垢积,管道变得狭窄,这样下水就会变缓慢,甚至涩滞不通。 所以娃子要少吃鸡蛋牛奶,少吃煎炸烧烤,味道不要放那么重。 小孩子是纯阳之体,清清淡淡就可以,清淡的东西在身体排泄得快,不会涩滞阻塞在那里,不通则痛。 第三中气不足,中医《黄帝内经》认为,中气不足,小便也容易出问题。 为何呢? 你气一不足,湿浊就举不起来,周身的管道就会变瘪,大家可以看自行车,为什么气打充足就骑得快,通畅无所住滞。 气如果打不充足,骑起来就很费尽,很难行,就像人体气虚后,解大便解小便都会困难。 我们前面跟大家讲,有好几例尿频尿急尿涩痛的病人,由于他们脉势下陷,经常操劳过度,小便排尿都排不畅,经常尿湿鞋子裤子,我们一叫他用黄芪泡水,连吃十天八天,脉势稍微提起来,小便就排得很畅。 这就是让管道气机充满,就不容易涩滞堵塞。 把气力补足,就像自行车充够气一样,行动起来就快速通畅。 当然还有些是结石方面要考虑。 这些都是医生要展开来的思维,对于病人自身,更要问到第三个为什么,把病根子问到自己的身上来。 比如为什么气虚呢? 是因为天天打电子游戏,上网吗? 为什么管道壅塞呢? 是因为家里的饮食结构出了问题吗? 我们前面跟大家讲,若要身体安,淡食胜灵丹。 为什么淡食胜灵丹呢? 因为淡味入腑通经骨。 现在春夏之际,越来越多小孩子尿赤尿涩痛,我们有时就叫他们搞点竹叶、通草、灯芯草,这些甘淡平和之品,只要小孩子排尿会赤的,一吃下去,尿就清了,也畅了。 因为这些甘淡之品,入到身体后,直接到达下焦,让三焦通透,水湿容易下归膀胱,排出体外。 所以为何经常肥甘厚腻,口味比较重的家庭,定时煲些薏仁或玉米须之类的汤水来服用。 如果体虚气不足,可以配些淮山,这样不要放太多油盐,甚至甘甘淡淡最好,吃下去很容易把身体杂志带出来。 现在很多小娃子都被大人养坏了,我们见过一个娃子,从小到大都喝糖水,因为淡开水没味,结果经常拉大便粘滞,小便也偏黄,经常容易口腔溃疡上火。 我们一问他平时喝什么,当他父母告诉我们这个情况后,我们立马叫他要喝温开水,不要喝凉水饮料糖水。 哪能够以这些糖水来代替温开水呢? 人每天有多少代谢产物要排出体外,你如果不靠淡开水,淡渗排出,反而以糖水来取代饮水,以饮料来解渴,这怎么可能解得了,越喝身体血脉越粘滞,堵塞越重。 大家可以看为何装糖水的碗,你用手去摸是粘的,而白开水洗涤过的碗,你用手去摸是光滑的。 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湿性粘滞,唯淡渗可以利湿。 结果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父母痛下决心,不给娃子再喝糖水,几个月下来,大小便都通畅多了,也很少口腔牙龈上火。 以前经常一个月孩子要上火几次,原来都是吃了这些粘滞之品,拿牛奶来代替白开水解渴,这只会让自己血液更粘稠,排泄更不畅,用糖水来取代温开水来满足三寸不烂之舌,却让这些粘滞的糖水壅塞脏腑经脉,让脏腑经脉受苦,这不是找病受吗? 所以现在很多家庭,冰箱一打开来,全是各类饮料,孩子当然不知道,他们只是欲望选择,怎么会拿起白开水来喝呢? 试想一下,普遍缺乏饮温开水的娃子,他们的健康程度可想而知。 所以这也是一个时代问题,大家要反思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上去,可能你一直坚持的饮食习惯,恰恰就是你的养生误区。 你肯能经常在暗中制造疾病,却都不知道自己出错在哪里。 希望大家多从日常生活中找原因,然后正视它,纠正它,回归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重新找回健康的身心。 ----------------------------- 中医认为,两种情况下人最容易疲累困倦,打不起精神。 一种是气虚,一种是湿重。 中气不足说话都有气无力,湿邪偏重,一到晚上,阴寒就更重,两阴相叠,身体就会更加沉重不堪。 所以医家大都懂得用补气除湿法治疗气虚湿重,疲倦不堪,但你姐姐的情况,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究竟是哪些原因引起气虚,是哪些原因引起湿重? 如果不把来龙去脉理顺,不仅用药难以下手,就连养生都不知从何做起。 现在很多女的闲在家里,没事就追连续剧,看电影,或者玩手机,其实这消耗精气神是最厉害的。 以前我们老师曾经叫我们去参人体哪些地方消耗精气神最厉害。最后老师给出答案,就是人体的孔窍。 所以道家养生,通过守窍来保养精气神,比如: 视必垂帘,息必归田。 食必淡节,卧必虚恬。 为什么古人善养生的,眼睛都收视内敛? 而现在人们习惯浏览网页,眼珠子贼亮,都精光外散,这样几个小时下来,比挑水担柴,干体力活还累。 干体力活,劳累身体过后,气力反而会增长上来,如果动脑动眼睛动嘴巴很多,这样消耗精气神后,就很难恢复。 所以知道孔窍消耗比手脚更厉害,所以身体差的人,要多动手脚,少动心脑。 这样你通过磨练手脚,可以增长力道,多干杂活可以锻炼身体。 至于湿重的问题,现在很多女孩子都存在,她们有些脚部都容易肥肿沉重。 今天一个病人天天吃水果,吃到脉非常沉微,双腿沉重不看,都还认定水果含有很多营养维生素。 我们跟她说,你身体一派寒凉,湿邪偏盛,水果下去,就是雪上加霜,就是下雨又给庄稼浇水,这样岂不湿邪满天,排泄不利。 她听后才恍然大悟。 你即使营养也要分寒热阴阳,为什么很多心衰的老年人,一吃生冷瓜果,就心腹难受,难道这些瓜果营养价值不高吗? 你身体阳气不够,再好的生冷瓜果,富含维生素你都消化不了,你又谈什么去吸收? 所以很多老年人,你把生冷瓜果放在他面前,他都不吃,不是他不想吃,是他一吃就不舒服,所以他宁愿不吃。 所以说,如果不懂阴阳寒热,开口动手便错。不要说是治病,就算是平常饮食,也经常践踏养生误区,伤着身体。 找出养生误区很重要,理顺疾病的来龙去脉,往往比你表面上的对证论治要重要。 ----------------------------- 大面积的医院处理,如果是一般局部小面积的烫伤,可以用一些家庭小窍门。 比如芦荟敷贴,或者直接捣生姜如泥来贴敷,局部的伤痛都会很快地减轻,几天就容易愈合,而且不容易留下疤痕。 以前我们在跟诊日记上谈到这个问题,大家如果懂得这个简验便廉的小招法,就不用惊慌了,一般的小烫伤,你在厨房里就皆可以找到最好的药物。 我们来看跟诊日记上的这段描述: “水火烫伤怎么办? 王蒋在药房里刚开始隔三差五就要被药汤烫到,先是用牙膏或芦荟敷,还有用过盐水、消炎药水,都不是太理想。后来,我们从年第2期的《新中医》得到一个秘方,就是生姜汁治疗水火烫伤有奇效。 昨天王蒋手指头又被烫到了,立马捣碎了生姜,挤出汁来擦在伤口上,这回好得特快,今天伤口就不疼了,也不发炎。 《新中医》报道,方法为将生姜洗净,捣烂揉汁,用药棉沾姜汁,敷于患处,能立即止痛。已起泡红肿者,能效验退肿,消去水泡。水泡已经破裂的,敷上去,无刺激,有助于修复。由于生姜能灭菌,所以伤口不至于会溃烂感染。灼伤轻的,敷药一次就好了,严重一点的,连续注入姜汁,保持一两天内伤口湿润,就可停药。 那上面还提到用这方法,治疗水火烫伤有四五百例临床验证治疗水火烫伤有00多例临床验证,无一失误。 这样王蒋亲试过后,我们心中就更加有底了。以前,还愁小孩子烫伤该怎么办呢?就一块生姜搞定了,谁家没有生姜呢?所以不必惊慌。” ----------------------------- 用山药大枣来补脾,这对于脾虚泄泻患者的慢性调理是有帮助的,这是从里面来调。 我们见过医理最顽固的脾虚腹泻,隔三岔五腹泻一次,有二十多年了。 我们跟他用内服的汤药,附子理中丸,都调了将近半个月,但仍然病人偶有腹泻,舌苔白腻。 我们就琢磨外治法,给他用吴茱萸打粉,用醋调成泥,然后晚上睡前,塞到肚脐,然后用丁桂儿脐贴封上去,第二天再取下来。 这样搞了一周,病人来反馈说,怎么比吃药还管用,到现在半个月没有一次腹泻。 这种恢复让他觉得惊讶,因为以前以腹泻为常的,现在没有腹泻反而觉得有点不自然。 我们跟他说,慢慢下去,你就会感受到健康的快乐,以后不用再苦于腹痛冷泻了。 病人反映,用吴茱萸打粉帖肚脐,把肚脐眼塞得满满的,这样腹中感到有一团暖洋洋之气,非常舒服。这就是阳主气化,阳气一气化,腹中的湿气就被蒸腾上来,湿不下注,肠子就不容易被泄泻。 《黄帝内经》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泻。 现在我们用吴茱萸打粉外敷肚脐,直接温壮脾中阳气,脾主大腹,整个大腹阳化气功能加强,清气就能够上去,这样清浊分开,升降如常,腹泻自已。 所以这也是一个简验便廉的小招法。 通过内外兼修,应该更加可以达到治病的效果,所以一般对于寒湿腹泻,出了一边服用附子理中丸,跟保健的山药粥外,大家还可以应用这种简验便廉的外治法,吴茱萸打粉,用醋调成泥敷肚脐。 61、黄芩5 为什么会用到杏仁苏叶呢? 大家想想,不就是开宣肺气,利用五皮饮,把皮肤三焦的水饮导到膀胱来利出去吗? 所以病人吃后,皮肤表面水湿就像退潮那样退下去,瘙痒就消了,湿疹也没了。 所以大家看,中医治皮肤湿疹,究竟是治皮肤还是治水湿水道呢? 表面上时皮肤问题,而实际上却是要治肺跟膀胱,通调水道。 有些学生说,通过宣肺有利于膀胱排水,我还是理解不透怎么办? 你可以去看为什么麻黄既能发汗解表,同时又可以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你再看拿个吸管,把它放在水里,吸管进了很多水,然后你用手捏住吸管的一头,把它提起来,你发现吸管里的水居然甩都甩不下来。 这就是水闭在里面,然后你只需要做一个动作,不用甩那吸管的水自动都会下来,那就是把你手捏住吸管上头的那个地方,一放开,那水湿自然就掉下来。 这叫开上窍,启下窍。 所以通过开宣肺气的药,可以开提人体上窍毛孔咽喉肺盖,那么下窍膀胱水道,自然就通畅下来了。 在《神农本草经》上我们看到桔梗还可以主腹满肠鸣幽幽。 不是说桔梗只能治胸肺中结气吗? 如何连腹部有湿邪泄泻肠鸣,居然也可以治? 61、黄芩6 上次有个小孩子六七岁,稍微受点凉就拉肚子,一拉就是两三天,好不容易恢复,体质都比较差,他母亲问,有什么好办法? 我们跟她说,小儿脾常不足,所以要在饮食上稳定有规律,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吃零食,零食养病不养人。 然后叫她去买中成药参苓白术丸,结果吃完药后,几个月都没有拉肚子,他还一直在吃,为什么? 因为边吃身体边长壮,看得出来的,而且这段时间还没有感冒咳嗽。 他母亲惊讶地说,原来这药还可以治感冒咳嗽啊! 我们跟她说,参苓白术散里头有桔梗,既能够载药上行,升提清气,使肚腹不拉稀,同时桔梗还能开提肺气,把寒气打出去。 更重要是它里头有人参、茯苓、白术这健脾之品,中医认为脾胃是免疫力的大本营。 《黄帝内经》有句话叫,四季脾旺不受邪。 所以脾土强大的人,身体就壮实,不容易受病,就好像土地肥沃的地方,庄稼就茂盛。 现在你娃子脾土一巩固起来,生长发育一好,很多病气都被带出来了,所以身体越来越强大。 而中医真正补益人的,应该是恢复你脾胃功能,这样你吃白米面条都是在强大身体。 而《神农本草经》里头提到桔梗主腹满肠鸣幽幽。 61、黄芩7 我们要想人为什么会腹满肠鸣溏泻呢? 原来《黄帝内经》上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泻。 这是说你清阳之气,跟湿浊搅在一起,升不上来,气机下堕,湿性下坠,搅在肠腑里头,大便不单成不了形,还容易拉稀。 所以你单纯健脾除湿还不够,还要在此基础上升清阳,这样升阳除湿,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升浊降一分消,那么拉稀腹泻自好了。 所以我们从这里不单要看出桔梗治疗肠道湿泻的功用,更要能看出它能够升清阳以除湿,而运用到治疗湿浊下堕的系列疾病。 如尿频急、前列腺炎、白带异常、皮肤湿疹。 这样你就用古方而不拘泥于古方,学习桔梗在古籍中的功用,又能够超出桔梗再古籍中的描述。 这样就能够古为今用,灵活用好这味药,这才是我们真正学习的目的。 桔梗还有三方面功用,《神农本草经》说它主惊恐悸气,所以天王补心丹里头有桔梗。 为什么桔梗能够治疗人惊恐呢? 关于这方面功效,很多典籍都少提到,因为大家认为无情之草木难以疗有情治病。 这些惊恐是属于情志范畴,你凭什么药物来治疗情志之病呢? 这个道理大家想通后,对于七情所致之病,治疗起来都可以有新的思路。 虽然说请治病难医,心病还须心药医,但我们中医还是有药可以辅助医的。 61、黄芩8那么桔梗治疗惊恐悸气机理何在? 你需要比较熟悉中医基础理论,《黄帝内经》认为,一个人生气时,气机往上冲,这时我们就会发现他脸红脖子粗耳赤。 我们可以教他跺脚,按摩太冲穴,或者用川牛膝,龙骨、牡蛎,把他气机引下来,他就脸不红,耳不赤,脖子不粗了。 这叫上越者,下引之。 如果一个病人思则气结,这人老爱想事情,不爱运动,导致胃口不开,茶饭不思,身体日渐消瘦,他的气是往内收内敛的,我们就要把他气往外散,把郁结打散。这叫结者散之。 所以对于这类病人,我们用逍遥散,或者教他拍掌功,把郁结之气一打散,注意力一转移,那么人体就不会愁容满面,也不会胃口不开了。 而对于第三方面,惊恐怎么办? 中医认为,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可见一个惊恐,就把人体的气机给撤下来,所以那些容易害怕的人,有一句成语形容叫屁滚尿流。 这就是说一个人长期处在惊恐状态下,气机提不起来,小便也收不住。 所以我们如何去治惊恐,并不是简单地去找压惊安神的药,像一些老年人他操心多了,这也怕,那也怕,导致尿频急,一天上十几次厕所还嫌不够。 这时给他一用上补中益气汤,整个中气一升起来,心中没那么怕了,气也没那么怯了,尿频尿不尽之感也消失了。 61、黄芩9从这里我们就可以领悟出,人气机往下掉才会惊恐不安,所以治恐之法,就是升提气机。 而桔梗再《神农本草经》里头说它主惊恐悸气。 说白了就是利用它升提气机之功,把气提到五脏的最顶华盖肺来,这样一个人一下子就被提起来,吃了一粒定心丸。 所以我们天王补心丹里头会用到桔梗必有它的道理,这里头就体现中医升降学说陷者举之降者升之的道理。 但大家要知道,桔梗只是一时地帮你把气提起来,你如果真的元气不足,那你还要用到一些人参、黄芩之品,大补膻中五脏之气,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不惊恐,不害怕。 从这里我们就要学到用调气机之法,去治疗情志病。 一个病人他不管是什么病,来到我们面前,他如果表现为郁结,我们就把他郁结疏散打开。 如果表现为亢盛烦躁,我们就把他气往下引。 如果表现为担惊害怕,我们就升提他气机给他壮胆。 这样你从一个调气,就可以变化出三种治法,从三种治法里头,可以找到打开各种疾病门户的钥匙。 不外乎就是: 下陷者,升举之。 中间郁结者,疏散之。 上越者,下顺之。 这样上中下出现偏颇的问题,我们就用中药去帮他纠偏。 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寒温,中医说白了就是这几句话。 以后我们跟大家深入进去讲药物时,用的就是这些中医最核心最精髓的思想,大将势必学起中医来,会越发觉得有种执简驭繁,轻轻松松之感。 如果你越学越费尽,那说明你还没有进入状态,没有找对方向,真正学起中医来,应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应该是轻轻松松,走向成功。 好我们下面来看黄芩这味药。 61、黄芩10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 大家一听这句话,就能想到黄芩好大的气势,各种脏腑热象都可以用,五脏热盛鼎沸,导致小便淋漓涩痛也可以治。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药有如此本事? 原来黄芩这味药,是苦寒泻火的,但它又没有黄连那么苦,如果你想泻火,但又不想泻得太厉害,选黄连就不如选黄芩。 所以张仲景在少阳病里头,都用到黄芩。 在泻心汤里头,也用到黄芩。 你如果懂得如何使用好黄芩,那么你就会治疗五脏火毒热证,因为它对于各个脏腑湿热上攻都有效。 尤其善于上清肺热,中清胆胃热,下清胱肠热。 上中下一路清热消毒下来,真是一味难得的好药。 我们讲黄芩就要来看它是如何治诸热,首先是肺热,肺热亢盛,最容易见膈上有热痰。 朱丹溪有个清金丸,就是单味黄芩打粉制成药丸,专泻肺火降膈上热痰,所以急性支气管炎,或肺热咳痰,你但见痰黄稠的,舌尖红一派热象,一摸上焦心肺脉又亢盛有力,你单用一味黄芩就把它降伏下来了。 这就是单味黄芩善清肺火的道理。 当然你如果能辩证加减,效果更加佳。 61、黄芩11 在大学时,有个同学得了重感冒,感冒过后咳痰浓稠,色黄,已经没有畏寒怕冷症状,就是浓痰特别多,一摸脉滑数,一周浓痰还是咳不干净,这该怎么办? 于是我们想到方剂上的清气化痰丸,这首方是痰火通用之方,是专门清气化痰的代表方,于是给他用了。 这汤方以二陈汤为底方,加了杏仁、枳实,肃降肺气,瓜蒌仁,有助于痰浊滑利,同时重用黄芩,把痰热降下来。 吃第二付时,咳痰就少了一般,第三付痰也变清了,呼吸道也顺畅了,随后身体就好过来。 我们对于这首方子治疗,各种肺炎,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痰热内扰的感触很深。 因为这汤方就是专门为降气消痰而设,这样气顺火降,热清痰消,痰浊蒙蔽胸膈的症状就解了。 现在很多呼吸道疾患的病人,一旦重感冒,肺里头阴饮严重,堵塞痰浊厉害,一检查出来就害怕。 其实你只要及时当成痰热来去治,用顺气化痰法,气得降,痰得消,肺部又可以恢复晴朗状态。 特别是这个清气化痰丸,古人称此方乃热痰的特效方。 痰可清,热可降,考虑非常全面。 因为它不仅从肺而治,更有二陈汤治胃。 从胃里面降痰,打开痰热下行通道,那肺部痰浊刷下来就快。 ----------------------------- 刚开始学习中医入门,容易落入追求偏方验方的小格局里头。 听说哪个方好,哪个方是千古名方,就特别推崇。 其实不是方的好坏,活法在人。 是人善不善用方,就像天下人都去追倚天剑屠龙刀,却很少人能够自练内功,加强武艺。 决定汤方取效的,不是名方,而是辩证用方。 刚开始我们学医,也是用方去套病的思想,觉得这样很有成就感,一下子就能够学到很多疾病的特效方。 孰不知这已经走入学医的一种误区,这就像《大医精诚》上孙思邈说的,世有愚者,读方三年,学到很多疾病的专方效方,便自言不惭地说,天底下没有不可治的病,等到真正治病三年,用方子去套病,就像你在公园前面买圈子去套玩具一样,虽然每一个圈子都有可能套中玩具,但大部分时候你都套不中。 所以这愚者治了三年病,门庭冷落,没有效果,便感叹地说,天下间没有一个好方。 大家看是方子问题,还是用方之人的问题呢? 决定一场战争成败的是武器还是人呢?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误解中医? 因为他们大都投机取巧,急功近利,想得到疾病的特效方,但世界上的疾病千变万化,即使一个小小感冒,也要分风寒风热暑湿体虚,哪有可能一方统治之呢? 如果找不到这一方统治百病,他们就像世有愚者一样说,天下间没有一个方子能治病。 而到现在我们跟师两年多后,才体会中医的精华,不在偏方验方,而在辨证论治,偏方验方只是方便大家入门的一种学医方式而已,但它绝对不是中医的主流。 如果是中医的主流的话,那《黄帝内经》通篇都是偏方验方大全。 但不是说偏方验方不好,但在关键的时候,你可以为辩证论治猛虎添翼。 比如我们常在治疗抽筋病人里头加入淫羊藿、小伸筋草,这抽筋特效二药。 在急性胃痛里头,常辩证寒热虚实基础上,加入元胡这行气止痛特效药。 在治疗颈椎病的时候,通常也会在辩证基础上,加入这葛根、牡蛎、黑豆颈三药。 而你上面提到五味枣仁杞子茶,从这三味药看来,应该是收敛心肺,滋养肝肾的思路。 所以对于熬夜阴虚,心脑意识静不下来者,可以在辩证基础上使用这个泡茶方。 所以方子并不是最关键的,关键的是应该是辩证,所以古人说,未议药,先议病。 你把病理医理思路理顺,这才是学医的大格局,那后面的方药,就是尾随其后了。 就像你能够辩证出肝肾阴虚,操劳操心过度,心意识静不下来,失眠难安的,你可以用五味枣仁杞子茶,也可以用生脉饮加龙眼肉,更可以用酸枣仁汤配合夜交藤、合欢皮。 所以好方多得是,好的搭配随手都是,前提是你先要把医理病理理顺。 中医认为,任何一个方子都是在理法的统帅下去作战的。 所以中医的医案一定是理法方药一气呵成,你如果撇开理法,只去称赞某某方药好,你就像没有领导的员工,没有主帅的士兵一样,再强悍,都是一介匹夫,一介草寇。 所以中医你要学好,还是要先回归大理法,建立阴阳寒热的大格局,然后再用这种思想去统方率药,那么你的方药就会很灵活,很有效。 这也是我们学医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由用药去套病,而拼命收集偏方验房到辩证分析,引人而异,先立法度,按临床需要,去选择方药,这种思维的转变可以让人不会被疾病方药转,而能够客观辩证地分析,以理法驾驭方药而治病。 ----------------------------- 最近有不少网友回馈说,喝薏苡仁粥后,身体的湿疹减轻了,腿脚也轻快多了。 大家要从中看到一个时代问题,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为何普遍人们身体湿气偏重。 这样你既能够知道治湿的方药,更知道如何在根源上防止湿邪,使湿邪根本产生不起来。 脾主湿! 脾虚则湿盛! 阳主气化,阳气气化厉害的地方,阴湿就比较少。 所以经常洗碗跟水打交道的人容易得风湿,而经常烧锅炉,跟火打交道的人,身上湿气就会少一些。 所以从这两点看来保护脾阳很重要,最常伤害脾阳的行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饱食伤脾。 第二不爱运动伤脾。 第三久坐不动伤脾。 第四思虑过度伤脾。 第五劳倦太过伤脾。 大家都可以从这几年去调整,有一分改进就有一分健康,所以薏苡仁粥,虽然除湿很好,但它只是在去路上做文章,真正除湿要在源头上去杜绝,不让湿邪发生,把你让湿邪发生后,去治理更高明。 所以当人们普遍都在如何分洪抗洪抢险时,我们就应该到上游去植树造林。 ----------------------------- 如果仅仅是身上痒,出疙瘩,并没有其他方面的问题,这也是身体再排毒排浊。 我们不是要去止痒,要看这些毒浊从哪里出来的,我们发现很多小孩子的湿疹瘙痒都是脾肠食积不化,气机不转,食物残渣沤在那里腐败发酵,所以贻害周身。 是什么原因造就小孩子脾肠容易堵塞呢? 第一小孩子脾常不足,这是生理特性,所以稍微吃过度,就会导致食积。 第二现在的家庭普遍生活水平高,物质营养从来不缺乏,所以喂养过度的,远远多过喂养不足的,其实过犹不及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运用到自己身上就往往不能够践行到位。 饿点总比饱撑好! 所以娃子规律的饮食很重要,不是说他什么时候想吃零食糖果就什么时候给他吃,这样的父母对孩子健康是很不负责的。 第三现在的食物安全很让人担忧,激素化肥农药残留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上次有个娃子反复地皮肤瘙痒,我们一给他用艾叶、苦参、荆芥、防风、忍冬藤、络石藤,这些药物一洗皮肤,瘙痒就消除。 可过不了几天,瘙痒又起来,这是什么道理呢? 我们研究了很久,不患风痒不去,而患风痒复来。 那风痒从哪里来的呢? 医生要学会问饮食,记得《十问歌》里头有句话叫,五问饮食六胸腹。 你如果饮食不明,那病人很多时候为什么得这病都不清楚,只知道在去路上治,不是最高明的医生。 最高明的医生要在源头上挽回,后来一问,娃子天天吃腐乳、鱼。 大家知道这些东西都容易生风动血,对于身体脾胃功能不太好的人来说,不能够彻底炼化这些阴寒之物,所以这些鱼腥腐乳,就容易流窜血脉肌肤,引起瘙痒难耐。 后来我们叫他试试把这两样停掉,结果到现在没有再发生过瘙痒,也没有再用外洗方,看来古人说病从口入,真是一点都不假。 不要一味仅仅注重饮食卫生,注重少吃脏东西,这是最肤浅的饮食之道,而精深的饮食之道,必定是七分饱食不言,少荤多素,清淡饮食,细嚼慢咽。 这些东西你能够做到的话,寻常的营养,你都可以吃得有滋有味,精充神壮。 这些东西你做不到的话,即使天下最好的营养,你都会吃出病来。 ----------------------------- 见到各种跳蚤病菌引起虫痒,你别只想到去杀毒杀灭,应该跳出这个对抗疗法的小框框,要去治环境。 就像我们以前曾经讲过,看到苍蝇蚊虫满天飞,你是治苍蝇还是治垃圾堆呢? 所以治环境远远比治病菌要重要,因为环境不治好,病菌必定会层出不穷。 中医认为湿生虫,你如果没有潮湿阴腐蚊虫呢? 你如果身体不会湿浊偏重,那么湿疹虫痒又何从而来呢? 所以对于一些反复地虫痒久不愈,我们并没有在表面上去杀虫,而是运用一些健脾除湿,升降脾胃的药,想不到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些湿疹瘙痒,反复多年的,用很多杀虫的洗剂,怎么杀也杀不尽,你就用几剂健脾除湿的常规汤方,因为病人有舌苔白腻或水滑的存在,这时把潮湿阴湿的体质环境改善,病菌就居家搬迁了,虫痒也就不复存在。 治虫不治虫,治痒不治痒,明得此中趣,就知治环境。 所以对于一个身体来说,要防止湿浊,对一个家庭来说,也要注意搞好家庭卫生。 你卫生不搞好,也难怪病菌来光临,有句话叫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我们能够勤于清洁家居,就像勤于清洁身体一样,那么又何来病菌扰人呢? ----------------------------- 畏寒时欲下,苦热复思冬。 改为: 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 这是说一个人冬天怕冷就想到夏天的好,夏天一热,又想到冬天清凉的好。 这样老是抱怨,在每个季节都不满意。 殊不知季节没有好坏,好坏的是你的心态。 境缘无美丑,美丑起于心。 一个人吃者粗茶淡饭,他能够高兴,因为他想到这比空腹饿肚子的饥荒年代强。 一个人住着茅房能感到幸福,能够天天开口常笑,不是因为他拥有多少,而是因为他懂得感恩珍惜,他认为这总比寄人篱下,或者露天居住更管用。 所以知足太重要了。 现在的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常有些病人过来看完病后,觉得很过意不去,就给我们塞红包。 我们说,这是规定,到现在为止,中医普及学堂一个红包都不收,将来也不收。 他们问,你为什么能做到这样? 我们跟他们说,你真正的要学习致富,首先不是要学习像李嘉诚那样赚个商业帝国,你要学习像知足者那样,懂得知足常乐。 为什么呢? 因为知足第一富。 真正的富裕要向内心里面求,我们这个时代真的太富裕了。 但很多人仍然觉得贫瘠,你给他们再多物质,他们还是贫瘠,因为他们心中从来没有富有过。 61、黄芩12 我们再看中间黄芩能够降胆胃之热,这个功效我们用得最多。 胆胃热盛不降,病人双关脉都偏大,甚至鼓成一个包,病人最容易见口苦反酸。 口苦乃胆火旺,反酸乃胃气不降。 胆胃不降,病人中焦老容易觉得痞满不舒,吃什么都容易胀,一检查又是胃溃疡,糜烂性胃炎,又是反流性胃炎。 一大堆病名都不知道如何下手,中医有办法,直接降它中间胆胃,通过辛开苦降之法,把中焦升降恢复,其病自消。 这个病人是前三天来看的,今天来复诊,她的胃炎胆囊炎都有十余年了,她是一个越南人。 经常胃痛,胸闷。 吃了不少清热泻火的药,都没有好。 我们跟她说,你这不全是火,是升降出了问题,如果纯是火热的话,凉药下去,定显功效。 于是给他开半夏泻心汤,想不到三天后,她老公来反应说,以前很少吃药有这么好效果的。 之前经常病痛在家不舒服,现在吃完药后都到田里干活了。 我们就想到这半夏泻心汤从张仲景那时候一直传道现在,就七味药的方阵,有升有降,有补有泻,调和中焦湿热阻滞胆胃不降,真是不二妙方。 我们用这个方治好很多胃炎的患者,所以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大家好好研究。 这汤方关键在于寒温补泻。 寒的黄连、黄芩。 温的干姜、半夏。 病人需要温运,你就干姜、半夏重用。 需要凉降,你就黄连、黄芩重用。 调好这个方向盘,你就可以调各类脾胃中焦升降失和的疾患。 至于这汤方还有其他治疗疑难杂症的思路,我们留到以后讲汤方时再跟大家谈。 61、黄芩13 下面我们再看黄芩在清降胱肠方面的运用,首先是大肠有湿热泄泻,这该怎么办? 中医认为痢无止法,通因通用。 肠道有败浊,我们就要让它们浊阴出下窍。 所以你看治疗湿热泻痢的葛根芩连汤,或治疗腹痛痢疾便脓血的芍药汤,都少不了黄芩。 甚至还有专门治疗肠道热火痢疾的黄芩汤,就出自《伤寒论》。 由黄芩、芍药、甘草、大枣组成。 大家看,黄芩为什么既能治肺热,也能治肠热呢?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黄芩的清热是脏腑一起清的,它能够令脏邪还腑,所以你五脏热毒痰浊,黄芩都可以把它拔出来,降到六腑肠道去,然后又善于泻大肠实热,排出体外。 真是一味难得的好药。 那么它又是如何清理膀胱热毒的呢? 大家看,肺与膀胱相别通。 肺为水之上源,专司水道。 当五脏热盛,势必会冲上肺来,肺失去肃降之令,水热就不能下行,结果尿就会涩赤痹痛。 这时用黄芩清肺,使水热由上往下走,能够下移膀胱,自然源清而流自净。 所以善治疗膀胱热火的,它不独治膀胱,一定要治肺,热毒下行,膀胱自清。肺热鼎沸,你单通利膀胱也难以治好。 所以要通过清金来生水,以上来治下。 也只有你具备有五脏整体观的思想,在用药时才能由简单的膀胱炎尿道炎而想到去治肺。 现在有非常多尿频急膀胱炎尿道炎的病人,他们只从膀胱论治,没有五脏相关的思想,经常把膀胱水液利干了,炎症还难以好。 61、黄芩1 一旦通过降金生水,清金保肺,那么膀胱灼热之象顿消。 正如同天降大雨,地面上如焚之状,便退。 所以行军,要善于占据制高点,高屋建瓴,这样占据地利。 治病用药也要善于占据制高点,在热毒的上攻的最高处降雨清热,这样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水自降,火自清,源清而流自洁。 正应了《医门法律》上说的,肺气肃降,则诸经之气莫不服从而顺行。 我们从上面肺讲到中间胆胃,再讲到下面胱肠这黄芩一路清热消毒下来,令浊阴出下窍,水热从膀胱消,是一味不可多得的好药,能够令五脏之毒还归六腑。 所以我们学一味药必须要五脏观,不然的话,你就看《药性赋》黄芩治诸热这五个字,就没法灵活用好。 有学生又问,既然肺胆胃胱肠都讲到了,怎么不讲心跟肝呢? 其实要举一反三,心经有热,容易产生痈肿疮毒。 因为古人认为,心主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我们在前面跟大家讲黄连时,提到黄连解毒汤,就是专门治火毒炽盛,疮痈肿毒的,就有黄连配黄芩。 如果是肛门痔疮,就用乙字汤里头的大黄配黄芩。 如果肝经有湿热,你就用龙胆泻肝汤里头的龙胆草配黄芩。 你看用不同的药物搭配,组合成药对药阵,它就加强了黄芩清某个脏腑热的功用。 大家想想,这中药的药引子配伍重不重要,黄芩这么好的治诸热之药,你单用重用降肺火,配泽泻利膀胱,配茵陈退黄疸,配黄连清心火,配柴胡解少阳瘀滞,真是指哪打哪,像一个退热的百搭。 今天黄芩这味药我们就讲到这里,下节课讲槐花。 版权:中医普及学堂 推荐阅读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犀角羚羊泽泻)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海藻菊花射干)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3(薏苡藕节瓜蒌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车前子黄柏)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马兜铃地骨皮)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薄荷枳实枳壳)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7(葛根柴胡百部)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8(栀子玄参)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9(升麻腻粉)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0(金箔茵陈)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1(瞿麦芒硝)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2(石膏前胡)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3(滑石天门冬)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麦门冬竹茹)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5(大黄黄连)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6(淫羊藿白茅根)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7(石韦熟地)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8(生地赤芍)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9(白芍牵牛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0(贯众金铃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1(萱草根侧柏叶)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2(香附地肤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3(山豆根白鲜皮)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旋覆花)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5(荆芥穗)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6(天花粉)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7(地榆)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8(昆布)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9(淡竹叶)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30(牡丹皮)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31(知母)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32(牡蛎)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33(贝母)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3(桔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jj/5003.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师考试必背方歌首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