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世界嘉塘草原的花草ldquo
酒糟鼻饮食都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 http://health.yealer.com/jcb/2013/2013-10-25/4573.html 二、草原上的蓝紫色系植物 嘉塘草原海拔高,紫外线强,高强度的紫外线破坏了植物正常的代谢反应,使植物体内产生了大量的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这两类物质能大量吸收紫外线,保证植物正常生长。类胡萝卜素能使花朵呈现鲜明的橙色和黄色,花青素则使花朵呈现红色、蓝色、紫色等。这就是为什么高原地区的花的颜色比平原地区的花的颜色更鲜艳的原因。而嘉塘草原的蓝紫色花系更是耀眼夺目。 多刺绿绒蒿 多刺绿绒蒿一定是这片草原最耀眼的“明星”。单单看一眼,我已然被它们的美丽和气质所折服:全身上下长满刺,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但多刺并不影响人们歌颂它们的热情。我们的脚下是几乎不锁水的沙质土壤和乱石堆,眼前却是蓝紫色的手掌大的花儿,朵朵花瓣尽量伸张,黄色的花蕊粒粒可数,这是汲取了怎样的天地精华才有了如此有力量的绽放?如果运气好,可以遇到一大片多刺绿绒蒿,那将是另一种盛景。就在我对着一朵多刺绿绒蒿发呆时,一只蜜蜂嗡嗡飞过,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在这个空气稀薄之地,竟然也有蜜蜂的到访,果然是“花开蜜蜂自然来”。 露蕊乌头 那一丛露蕊乌头,诠释了生活在这个地方的所有挣扎和机会并存的局面。嘉塘草原的“皮肤”特别薄。因为环境恶劣,土壤条件差,保水很难,随处可见草原中的裸露,就像缺了一块的衣服。露蕊乌头就在这样裸露的地方找到了生长的机会。十厘米左右的高度,几十朵蓝紫色的花儿拥簇在一起,在嫩绿而标致的叶子的陪衬下,一点儿没有干涩的感觉,反而为裸露的环境提供了无限的活力和希望。 刺芒龙胆 蓝玉簪龙胆 龙胆是嘉塘草原的常客,刺芒龙胆和蓝玉簪龙胆是典型的代表。刺芒龙胆的个头很小,挨着地面长出来。蓝紫色的花小巧玲珑,花冠有规则地裂开,巧夺天工。蓝玉簪龙胆不管是花还是植株都比刺芒龙胆大很多,很显眼,远远就能被它们的花冠所吸引。特别是它们长长的花冠上黄绿相间的苞片,给花冠另一种别致的点缀,非常好看。 草原上蓝紫色系的植物还有甘青乌头、蓝翠雀、二叶獐牙菜、高山韭、肉果草、萎软紫菀等。如果你们对植物感兴趣,又想领略有别于北方的草原风光,那么,嘉塘草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不能忘却的植物 在嘉塘草原的三天里,我们拍摄了种植物,共多张照片,每种植物背后都有非常精彩的故事,都值得细细探究。对我而言,有那么几种植物,是走进了心里,渗透到血液中也无法忘却的。 在城市的公园中,我们从春天到秋天一直会看到不同的菊科植物的身影,它们靓丽地点缀着公园,自带小清新范儿。束伞女蒿就属于菊科自带小清新的一类植物,它们让我看到了生命之热烈。瞧它们生长的地方,地面坚不可摧,我们尝试用镐头挖几株,引种到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的植物园,但是却几乎挖不动。这是从石头上长出来的植物,它们的根几乎也是裸露在外。而在如此坚硬的石头上,怎么能够长出这样一丛丛清新的束伞女蒿呢?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回旋。 束伞女蒿 不过,我们在嘉塘草原,也仅仅是在一条沟的两旁发现了束伞女蒿,之后再找寻都均无发现。也许,这就是特殊环境中的特殊植物吧。束伞女蒿长得犹如其名,像一个个小球一样的黄色花序,一束束,在一簇簇绿色的叶子的包裹和陪衬下,十分耐看。得知它们是半灌木草本植物后,我更加敬佩这种植物的韧性。即使环境恶劣,也一年一年,慢慢积累,慢慢生长,总能长到开花,总能绽放美丽。所以我们眼前的这些束伞女蒿,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岁月的积累,才有了现在的绽放。想到这,我便肃然起敬!我们看植物,也讲究缘分。只有用心,用眼仔细找寻,才能看到与自己气质相投的植物。 羽叶花 遇到羽叶花是在去往流石滩的途中,队友已经远远地消失在我的视线里,而我实在走不动了,感觉自己的身体已经到了极限,剩下的路想趴着往前走。在这样一个毫无人烟的地方,学学动物们趴着前行,也未尝不可。就在我趴了几步后,差点儿撞到羽叶花的身上。这是一片长在碎石堆里的开着黄花的蔷薇科植物。别的地方的羽叶花都是零零散散,几株几株的,但是这一片羽叶花开得相当浓烈。它们正值盛花期,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还有几只小蜜蜂飞来飞去,很有活力。看着这样有生命力的羽叶花,我也来了精神,瞬间充满了动力。这是给我信念的一丛植物。从此,我的生命中又多了一种精神支柱。 后记 在城市生活久了,也许会忘记生命之本真,忘记生命之不易。到大自然中去,在高原中的草原走一走,感受一下稀薄空气中的生命活力,也许我们更能体会到自然的力量与植物的活力。在暑假期间,我特地写下这篇有关青海嘉塘草原上几种植物的文章,是想让同学们感受一下植物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不管是在土壤肥美的地方,还是在环境恶劣的高原,植物都在以它们的方式生存着。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的多样性,学会欣赏不同类型的植物之美。 作者简介 肖翠,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博士,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自然笔记》作者。她擅长以植物为入口,引导孩子在自然中获取更多作文素材,提倡推广中国家庭博物旅行,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践行者。 文:肖翠图:魏泽 编辑:潘凌沈薇薇欧春兰 长按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gj/6068.html
- 上一篇文章: 夜读青海野生动物摄影师缘何屡获国际大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