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钩藤之所以称为钩藤,和它的外形是有很大关系的。因为这种植物的藤茎会长出鱼钩一样的钩子,故而以此为名。这种植物一般产自于南方地区,像广西、江西等地的山野之中我们就能发现它的身影。

钩藤一般还有单钩和双钩之分,就入药而言,自古以来医者皆认为双钩的药效更佳,所以一些医者在书写的时间也会将其简写为‘双钩’。

传统中医里面认为钩藤的味甘而寒凉,具有很好的清热除惊之功,尤其是对于肝内之热具有很好的清泻之效。

在古代,钩藤还是一味儿科的常用药材,因为此物善于清热而能起到定惊的作用,像一些小孩子较为常见的热病惊痫、抽搐痉挛之症,就可以将其入药来起到清热定惊的作用。

在《本草纲目》之中对于钩藤之功效就有描述:‘此物主小儿惊啼,亦能平肝风,解大人头目眩晕。因惊痫眩晕,皆属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证自消’。

钩藤在中医里面的常见妙用

1、平肝阳以止眩晕头痛

肝阳上亢则会首扰头目,尤其是现代人群日常的生活及工作压力较大,且喜欢熬夜、饮食辛辣、易生烦恼、脾气暴躁,更是容易出现肝阳上亢之症。此类人群轻则心神不宁、夜间难寐,重则时常头目眩晕、头脑胀痛。

而钩藤寒凉之力善走肝经以平抑肝火,在缓解肝阳上亢之症方面是非常适合的,传统中医里面很多平抑肝阳的方剂里面都会用到它。现在很多医者就会使用钩藤和天麻、桑叶、牛膝、石决明、夏枯草、地龙、菊花、当归、川芎、牡丹皮、白蒺藜等药材配伍,可以有效起到平肝阳以缓解眩晕、头痛的作用。

2、化肝风以止惊痫抽搐

肝内郁热久而不散,则常会使人出现肝热化风之症,肝风内动则极易伴有惊痫抽搐之状。比如小孩子常见的肝风内动之惊啼、抽搐,中老年人群肝风内动之中风、癫痫、筋脉挛急、口眼歪斜、肢体不利等情况,也是可以使用钩藤来入药缓解的。

因为此物药效寒凉,既能清肝内之热,又可熄肝内之风,从而起到清肝化热、息风止痉的作用。像一些小孩子常见的肝风内动之症,传统中医里面就常会选择使用钩藤和羊角粉、桑叶、牛黄、薄荷、菊花、连翘、黄芩、栀子、龙胆草、天麻等配伍;而对于肝阳化风引起的中风、癫痫等症,则还可以将其和三七、当归、夏枯草、土元、天竺黄、天麻、僵蚕、石菖蒲、鸡血藤、全蝎等配伍,对于肝阳化风之症是有良效的。

、清风热以解表症

钩藤除了善于走肝经以缓解上述症状之外,其寒凉之力对于一般的风热表证也是可以使用的。像我们日常生活中被风热外邪侵袭的话,将其和一些疏散风热的中药材配伍使用亦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比如当我们外感风热出现风热表症,且伴有头目眩晕、头目胀痛、咽喉肿痛、面红有热等情况的话,将钩藤和荆芥、薄荷、栀子、玄参、黄芩、蝉蜕、牛蒡子、连翘、生地黄等药材配伍使用,是可以有效缓解风热表症带来的不适之感的。

钩藤虽然有诸多妙用,但是此物属于寒凉之品,医者认为对于内无热症、体寒体虚的人群来讲钩藤是不适合使用的。而且我们在煎煮钩藤的时间还需要注意一点,此物的有效成分遇热过久易被破坏,一般煮15-20分钟左右即可,所以我们钩藤入药的时间不宜和诸药同煎,应以后下为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gj/12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