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中成药的应用现状

中成药具有易于保存、服用方便及便于携带等特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中西医医师都在使用,患者自己也可以在药店买药。在这种状况下,中成药的安全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存在药不对证、用药不规范、疗程不合理及服法不正确等诸多问题,如凡外感,无论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一概都用感冒冲剂;凡是冠心病、脑梗塞等都用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等。这样既不符合中医理论,也不能起到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健康。为了保证中成药的安全有效,下面谈谈如何合理使用中成药,规避不良反应。

一、“药”和“证”相符

中成药的处方组成大都是经过数十年、甚至数千年临床经验总结而形成的。每个处方都有其功效、主治及注意事项,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中成药应用必须以辨证为根据,如果不能正确辨证,就根本谈不上疗效。药证不符,如“热证”用“热药”,无异于火上加油;“寒证”用“寒药”视同于雪上加霜。

二、“剂量”与“疗程”合理

不少人都认为中成药使用了几千年,毒副作用小,用量大一些、服用时间长一点没关系,这是非常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中医讲“是药三分毒”,虽然说中成药的成分大部分是植物、食物、矿物及动物药,其毒副作用相对化学药来说是小一些,但不等于绝对安全。临床应用应该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控制好剂量和疗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比如龙胆泻肝丸这类的药,中医大夫一般都会告诉病人服药不超过一周。但是不少患者把龙胆泻肝丸当清火保健药来吃,一吃就是一年半载,结果出现了马兜铃酸肾病,甚者导致肾功能衰竭。

三、搞清成药组分,掌握配伍禁忌

如果需要同时服用两种以上的中成药治疗时,一定要搞清楚中成药的组成。如果其中的某种草药重复使用,使其剂量增大,尤其是有毒性或者药性峻烈的药物,很容易发生毒副作用,如附子理中丸与金匮肾气丸同时服用,就有可能发生乌头碱中毒。因为这两种中成药均含有附子,其主要成分就是乌头碱。还必须注意在不同中成药之间可能会出现的配伍禁忌,如含有乌头等治疗关节痛的中成药与含有贝母、半夏等治疗咳嗽的中成药一起服用,就会出现配伍禁忌(“十八反”中乌头反半夏、贝母)。

四、避免和西药同时服用

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在临床治疗中日趋普遍。但是如果联用不当会消弱药物作用,甚至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在不了解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不要盲目合用。如有些患者在服用柏子养心丸、苏合香丸、七厘胶囊等中成药的同时服用了含有碘的西药制剂,可引起药源性肠炎,主要是由于此类中成药中含有朱砂,在肠道中遇到溴或碘离子后会生成具有毒性的溴化汞或碘化汞沉淀物所致。

五、正确的服药方法

中成药的服用方法应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及不同的疾病来决定。中成药用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对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如牛黄清火丸之类的泻火药,应在饭后服用。因泻火药大都苦寒,容易伤胃,饭后服用可以避免;若补中益气丸、六味地黄丸等补养药应在饭前服用,有利于药物吸收,促进虚证的恢复。

总结

近年来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有不少是因滥用、误用引起,其中以用药不对证尤为突出。规避不良反应的关键就是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按照正确的用法用量、规定合理的疗程,避免不必要的合并用药。

审稿:娄政驰

如果大家对小编的讲解感兴趣,欢迎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dana.com/ldgj/10295.html